近日,中国电子商会旗下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接到袁女士投诉称,她于今年4月3日购买了一台vivo S18手机,5月18日,发现手机出现充电故障,充电速度大幅度减慢。袁女士随即前往vivo门店寻求帮助,然而,店内工作人员示手机并不存在问题,只是天气比较炎热,并建议袁女士充电时使用空调给手机降温。
在售后中心,袁女士发现了有同样手机型号的用户也遭遇了相同的问题。并且店员透露,近期已有多起类似情况的反馈。
袁女士对门店的处理结果并不满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然后发现不少网友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手机充不上电,快充变慢充,耗电变快……但帖子随后遭到了举报,袁女士怀疑此举可能是vivo雇佣了水军进行干预。
部分网友在评论区的讨论
尽管小红书上不断有新的用户反映vivo手机存在充电问题,但到目前为止,vivo官方尚未对此事做出任何回应或提供解决方案。
袁女士的投诉并非孤例,随着手机市场的不断增长,其显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据消费保平台数据,截至2024年6月4日,共收到手机类产品投诉18,451件,其中2023年投诉量同比增长194.96%,累计涉诉金额超6,124万元,有效投诉解决率为48.63%。
小米、华为、苹果居行业投诉量前三
众多品牌投诉解决率不足10%
据消费保数据分析显示,手机行业主要投诉问题集中在产品质量缺陷、售后服务欠缺、推脱三包责任、软件故障/功能失效等方面。
其中,产品质量缺陷以13.43%的占比位列榜首,具体问题包括卡顿、屏显/主板故障、电池充不到电、电池鼓包/爆燃等;售后服务欠缺次之,占比为11.55%,主要涉及售后服务部门拒绝履行“三包”义务、服务态度差、维修速度慢、维修后手机出现新问题等方面。
表1:手机行业主要投诉问题及占比
就投诉品牌来看,小米、华为、苹果的投诉量位居行业前三,总投诉占比超六成。其中,小米手机投诉量高达5,358件,占比29.04%;华为手机投诉量为3,649件,占比为19.78%;苹果手机以17.07%的投诉占比位居第三。
表2:主要手机品牌投诉占比
在投诉解决率方面,三星、小米、魅族、Realme、vivo手机较为靠前,投诉解决率均超70%;对比之下,其余品牌的投诉处理就不尽如人意了,荣耀、苹果、华为投诉解决率甚至均不足10%。
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问题层出不穷
华为Pura 70 被投诉发热严重
通过分析主要手机品牌被诉问题发现,不同品牌手机在被投诉问题方面也有明显区别。
小米手机中产品质量缺陷、售后服务欠缺、推脱三包责任相关问题位居前三名,其中产品质量缺陷占比最高,为16.91%。
华为手机的产品质量缺陷及软件故障/功能失效问题分别占比13.20%、11.63%;苹果手机相关投诉集中在虚假宣传、信号差、设备发热等方面,其中虚假宣传占比高达13.85%,信号差和设备发热的占比均超11%。
近日徐女士在消费保平台投诉称,她于5月27日在华为授权体验店购买了华为Pura 70 1TB冰晶蓝版本。使用过程中,徐女士发现手机发热严重,通过“我的华为”应用检测,手机温度持续处于温到热的状态。
随后,她前往体验店寻求帮助,店员表示发热属于正常现象,并建议清理后台程序和更新系统。然而,这些措施并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徐女士指出,在购买时,销售人员并未提前告知手机发热可能属于正常现象。
徐女士在“我的华为”进行温度检测
应体验店要求,徐女士前往华为售后门店进行检测。门店前台告知她,手机最高使用温度为46度,未超过55度即视为正常,不属于质量问题。然而,当徐女士今日再次拨打售后门店电话时,得到的回应却是超过48度便属于质量问题。
这一前后不一致的说法引起了徐女士的质疑,她要求华为方面给出明确且一致的解释,并希望得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据了解,目前,华为门店已给徐女士进行了退货退款处理。
00后、90后投诉用户占比超7成
消费保数据显示,手机投诉用户中,男性占比58.02%,女性占比41.98%,男性比女性群体稍高。
在不同年龄层中,00后占比30.95%,90后占比46.93%,80后占比17.84%;年龄在44岁以上的占比4.29%。00后与90后年轻群体占比超77%,成为手机行业投诉主力军。
观察消费者投诉诉求,主要包含退货退款、免费维修、赔偿、换新、解释/道歉等;其中,要求退货退款的投诉高达6,604件,占比20.82%;要求免费维修的次之,共接到相关投诉5,563件,占比17.54%。一定程度上,这也反映了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的同时,对产品质量与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3:手机行业消费者主要诉求
另外,在涉诉金额方面,在3000元以上的投诉占比最高,为43.29%;其次是金额小于1000元的投诉,占比为31.78%。
针对手机行业相关投诉,消费保研究院专家表示,商家首先加强质量监控,确保产品出厂前经过严格测试,减少质量问题。其次,遵守承诺,对于价格变动和退差价等承诺要兑现,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第三,避免隐性消费和误导性宣传,同时及时修复已知问题,提升用户体验。第四,提升客服人员的专业性和服务态度,有效解决消费者问题,提升客户满意度。
此外,消费保研究院专家向消费者发布消费提示:首先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前仔细阅读活动细则和退换货政策,确保了解所有条件。其次,保存购买凭证、直播回放、价格变动截图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有据可依。第三,发现问题时及时与商家沟通,必要时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或相关监管部门寻求帮助。
文 | 周五
编辑 | 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