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是一代文豪托尔斯泰伯爵的最后一部小说。这个故事原型是托尔斯泰从他的律师朋友,科尼那里听来的。有位被富有妇女抚养长大的女孩,受她亲戚引诱并被抛弃,得知她怀孕后,贵妇将她赶出家门。这个孤女被迫去卖淫,后来妓院指控她偸钱,将她带到法庭。陪审团的一个成员,就是当初引诱她的那人。他良心发现,向这位女子提出结婚,然而不等实现,她就染上伤寒而死。
这个故事触动了托尔斯泰,引发他的共鸣。他年轻时,也有过私生活不检点的短暂时期。在他1899年的作品《恶魔》中,讲述了他引诱姨母的侍女喀沙的故事。后来喀莎被赶出家门,陷入悲伤。所以说《复活》这部作品,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罪疚感。
小说从女主人公的视角和观点出发,探索了这个压迫她的世界,也提供了一幅十九世纪,旧俄时期的生活全景图,触动人们的心灵,去发现生活真相。《复活》这部作品,呈现出女主人公受到的"强迫"和"暴力"。可以看出托尔斯泰受到他精神导师,卢梭的影响。伟大的哲学家卢梭,宣扬人性的纯洁、美好被文化和社会制度所扭曲,托尔斯泰也同样提出了这个扎心的观点:这个社会十分虚伪自私,受教育阶层暴力地对待无辜的底层平民,给他们灌输错误的观点。
我们越依靠才智生活,越不明白生活的意义。
堕落的人性"春天依然是春天。阳光送暖,青草蓬勃生长……不论树木花草,不论雀鸟昆虫,不论小孩子,全都欢欢喜喜。可是人——大人,成年人――却依然无休无止地在欺骗自己和相互欺骗,折腾自己和相互折腾"
小说开篇描绘的这幅自然景象,展现了人和动物都受到春天的恩惠和喜悦,整个大自然创造的美与和谐,通过大自然来衬托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聂赫留朵夫的故事讲述的正是,原本纯洁美好的人性逐渐复苏的过程。
公爵聂赫留朵夫的故事开始于,他回忆他作为陪审员时,参与听审的一个企图谋杀的妓女案。当他看到玛丝洛娃,认出了那是他爱过的喀秋莎,他痛苦地想起,那遥远的被遗忘的记忆,想起了他的施暴和遗弃,是他亲手摧毁了一件大自然的杰出艺术品。这种回忆通过第三者的叙述以倒叙的方式讲述。
故事展现了聂赫留朵夫"动物性自我"和"精神性自我"之间的斗争,他的生理、身体需求,社交需求,看待世界的自我中心视角与他人性中的理性秩序、道德根基,这两个自我,彼此撕战、相互共存。
聂赫留朵夫第一次觉醒时刻出现在他记起了那个春天,他出于愚蠢和轻浮干的事,意识是自己是个混蛋。想对玛丝洛娃赎罪,求得她的宽恕,如果必要娶她。当他做出决定后,心灵感到的平安喜悦,从原先的盲目中醒悟,他想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无法弥补的伤害"自从那个可怕的夜晚起,她不再相信善了。以前她自己相信善,并且以为别人也相信善,但从那一晚起,她断定谁也不相信善,人人嘴里说着上帝说着善,无非只是为了骗骗人罢了。"
这种被抛弃的痛苦,让玛丝洛娃甚至不愿再想起那个夜晚。她怀着孕,在车站四处寻找聂赫留朵夫,看着他坐在车里,离自己远去。正是这种伤害导致了她现在的心理状态。
"人人活着都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欢乐,一切有关上帝和善的话都是骗骗人的。如果她心里发生疑问:为什么人间安排得如此糟糕,为什么人们互相欺凌,受苦受难;那么,最好就是不要去想它。如果她感到苦闷,那就抽抽烟,喝喝酒,同男人谈谈爱情,这样也就会把苦闷忘掉。"
玛丝洛娃压制了那个真实美好的,更好的自我,还过去的爱情理想,内心声音。用性来麻醉自己的理智良知,她变得愤世嫉俗,隐藏过去的痛苦。即使聂赫留朵夫决定和她结婚,也不能为当初抛弃她赎罪。
喀秋莎愤怒地想起被遗弃的经历,看出他想和她结婚的意图,说出了他的赎罪计划,"我是罪犯,你是公爵,这不是你呆的地方,我知道你想通过我赎罪……你从我这取乐,又想来我这儿赎罪。你让我恶心,你这块烂泥,滚!滚!"
聂赫留朵夫并没有完全走出自恋式的赎罪。他只想拯救自己,并不是为了爱。从这时起,转变发生了,他开始不再是从自己的立场看玛丝洛娃,而是真切地看到她的痛苦。
后来,玛丝洛娃被聂赫留朵夫打动,他为她甘愿放弃一切,陪伴和追随她流放西伯利亚。马丝洛娃宽恕并重新爱上他。但她知道聂赫留朵夫和她是不同世界的人,她不能给他带来幸福。为他的缘故,玛丝洛娃选择嫁给了象征着进步和希望的革命者,西蒙森,将聂赫留朵夫从对赎罪的追求中释放。聂赫留朵夫英雄式的赎罪行动,终于求得玛丝洛娃的宽恕,也带来他们俩人的新生。
心灵的重生从聂赫留朵夫身上,可以看到我们都经历着相同的诱惑,他从纯洁正直的青年到沾染世俗、追求享乐,一步步屈服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渐渐地放弃内心的良善和信仰。"他相信自己,就总是遭到人们的责难,而他相信别人,倒会博得他四周的人们的赞扬。"聂赫留朵夫沉沦,堕落成彻底的利己主义者后,在姑姑家引诱、强暴了玛丝洛娃,然后塞给她一点钱,一走了之。没想到,十年后在法庭上相见,聂赫留朵夫无法逃避内心的谴责。他决心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走出虚伪的自我欺骗,弥补他犯的罪,拯救他的灵魂。他尽一切努力想减轻玛丝洛娃的厄运,甚至愿意和她结婚,为她的平反四处奔走,上诉到枢密院和沙皇,却以失败告终。
结语在这一段长途跋涉的心灵历程中,是什么支撑着聂赫留朵夫有勇气作出决定,坚定地走下去?是内心的良善之光,也就是孟子说的"良知良能",催促他洗涤他的罪恶,弥补他的过失,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灵魂归宿,心之所安。
若想得到幸福,就成为像托尔斯泰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