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携民渡江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亲率50万大军,欲乘势消灭刘备和孙权(赤壁之战前夜)。
此时刘备驻军新野。谁知关键时刻荆州牧刘表去世,也就是说刘备的保护神没了。刘表的儿子刘琮继承了爵位,刘琮比较明智,果断选择投降了曹操。刘备孤掌难鸣(刘琮不投降,刘备和荆州人马也无法抵抗曹军),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弃新野往樊城暂避。这时刘备发布了一条告示:
无问老幼男女,愿从者,即于今日皆跟我往樊城暂避,不可自误。
刘备的意思显而易见,这是把百姓绑架在战车上。
刘备
我认为刘备携百姓撤退是假仁义。这和历史上、他的儿子后主刘禅所表现相差天地。刘禅为了蜀国百姓免遭战火蹂躏,理智选择了投降。既然不能为百姓带来幸福,有时放手也是一种爱。虽然这可能背负窝囊的骂名,但是我不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他比他老子刘备仁义的多,至少没有把蜀国百姓拖入战火中。
刘备让百姓随他一起逃难有目的,无非就是拉仇恨,百姓流离失所,房屋被曹操占领,你说百姓恨谁呢?显而易见恨曹操。刘备倒成了救苦救难的仁义君主。
刘禅
刘备口口声声说曹操要屠城,无非就是故意吓唬老百姓,曹操怎么会蠢到杀害无辜百姓呢?曹操即使部队践踏了百姓庄稼,他都“割发代首”自我惩罚,这样的人你相信他会屠城吗?
刘备这招太损了,一路上百姓可遭殃了。先是欺骗百姓到樊城避难,结果到了樊城变卦了。刘备说樊城池浅城薄,不能抵挡曹军。还得往南撤,要渡过汉水,往襄阳撤退。
刘备这是“温水煮青蛙”,刚开始他不说渡江,等百姓上套后,一点点亮出了目的地。要是一开始说逃这么远,估计没几个老百姓跟着他受罪。
刘备携民逃跑其实早就被曹操的谋士刘晔看透了,他为曹操出了一计,让徐庶劝说刘备投降。
刘晔对曹操说:“刘备不是说对百姓仁义吗?这好办,咱们成全他,只要他选择投降或者自尽,咱们绝不伤害老百姓。这一招够狠的,把球踢给了刘备。刘备仁义还是不仁义,立马就会表现出来。
刘备最拿手表演——哭
操乃召徐庶至,谓曰:“我本欲踏平樊城,奈怜众百姓之命。公可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
但是刘备没理会曹操这招。刘备才不会为了百姓选择投降或者自杀。
到了江边后,岸上的百姓乱做了一锅粥,哭爹叫娘好不凄惨。谁见了都会落泪。然而这一切都是谁所为呢?有道是:“将帅无能累死千军”,既然你刘备干不过曹操,你为何还要拖累百姓呢?你带你的军队跑不就行了吗?还不是统治阶级需要老百姓为你抗活吗?刘备深深懂得,有人民才能有一切。百姓既能为他做炮灰,又能为他耕田,关键还落个仁义之君,天底下再没有比刘备奸诈的人了。
这时诸葛亮有些不忍,告诉百姓说,有愿意留下的就留下,不愿留下的赶紧渡江。乖乖,到现在你说让留下,早点为什么不说呢?
紧接着刘备在江边上演了一出“仁义秀。
刘备江边作秀
玄德于船上望见,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闻者莫不痛哭。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刘备在他一生中,这种表演最拿手,要不说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以刘备的智商,会照不到这样的结果吗?
刘备携民渡江哪是什么仁义之举,完全是出于他的私怨,为了不给曹操留下有生力量,为了自己以后的事业而不惜牺牲百姓,刘备乃假君子真小人也!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