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的庞大故事体系中,有一个问题长久以来被人们忽视,却又令人十分费解,那就是申公豹与姜子牙之间究竟有何仇怨,竟使得两人水火不容,成为死敌。
申公豹是一个兼具简单与复杂特性的人物。从履历上看,他十分简单,作为玉虚宫弟子,与姜子牙一同学艺,之后却与姜子牙闹翻,从此一门心思将折腾姜子牙当作毕生事业。
他不辞辛劳,踏遍三山五岳、千山万水,游走于九州十岛,执着地邀请各路奇人异士下山,全力对抗姜子牙的扶周灭商行动,直至最终失败,被拿去塞了北海眼。但从他的行为动机背后探究,又显得极为复杂,毕竟谁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将一生都投入到与他人的对抗之中。

回顾申公豹与姜子牙的过往,他们之间的直接冲突似乎只是源于一次简单的对话。姜子牙从玉虚宫接受了元始天尊授予的封神榜,出来后申公豹叫他,他起初不应。后来回应了,申公豹询问后,劝说姜子牙烧了封神榜,一起保商灭周,遭到拒绝后,两人打赌。
申公豹展示了将首级取下,在空中遍游千万里后复入颈项的本领,眼看就要赢了,却被南极仙翁令白鹤童子将其头颅衔往南海。关键时刻,还是姜子牙出言求情,才让申公豹保住性命。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申公豹不仅不领情,反而对姜子牙恶语相向,扬言要让西岐成为血海,白骨堆积如山,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深入分析后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元始天尊。申公豹身为元始天尊的弟子,理应知晓玉虚宫安排姜子牙代天封神、扶周灭商是天命所归。然而,他却一开始就劝说姜子牙烧榜保商,这行为十分蹊跷,除非元始天尊私下向他透露了某些秘密。从后续申公豹的表现推断,元始天尊很可能告诉他,他注定是封神榜上的人物,若想改变命运,唯有商纣不灭、西周不兴。

元始天尊的行为也充满怪异之处。姜子牙刚离开玉虚宫,他就派白鹤童子将其叫回,嘱咐有人叫他一定不要应,否则会有三十六路征伐等着他。从全书来看,元始天尊本是要利用申公豹拉炮灰完成封神任务,这样的叮嘱显然自相矛盾。而且,他若早知申公豹是引发三十六路征伐的关键,完全有办法让姜子牙避开申公豹,却并未如此行事。
合理的推测是,元始天尊在利用姜子牙。他巧妙地挑拨姜子牙与申公豹之间的关系。极有可能事先与申公豹见面,凭借对弟子性格的了解,编造了一番说辞,重点强调姜子牙拿到封神榜后,会不顾同门之情,甚至加害同门。

申公豹起初不信,但一试之下,发现姜子牙果然不应他的呼喊,自然对姜子牙心生怨恨。再加上本就知晓自己的命运与商纣存亡相关,便死心塌地地去保纣灭周。就这样,元始天尊成功将申公豹洗脑,使其成为自己完成封神大业的一枚坚定棋子。
长期被忽视的申公豹与姜子牙的矛盾根源终于明晰,正是元始天尊在背后的操控。这场封神故事中的师徒纠葛、权力博弈,远比表面上的争斗要复杂得多,也让我们对封神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入。 对此,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