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为了拖延先生下课,在课桌底下偷偷喂养着大公鸡,可最后还是被先生发现了,因而惨遭一顿毒打,这个男孩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但鲜为人知的是诸葛亮从小就聪明好学,用计过人。
这天,诸葛亮的父亲正检查大儿子诸葛瑾的作业-课文背诵。然而他支支吾吾了大半天,愣是背不出个所以然来,父亲无奈的摇了摇头,就在这时,一旁玩耍的诸葛亮小声提醒着哥哥,哥哥诸葛瑾心领神会。然而,父亲早已发现了躲在茶桌底下的诸葛亮,随后就问起他又是怎么知晓这首诗的?
年幼的诸葛亮说道:“哥哥天天背着,他早就耳熟能详了。”
为此父亲更是恨铁不成钢了,连未上过一天学的弟弟都学会了,然而,诸葛亮听后,也着急忙慌的说着自己也要上学堂。随着便苦苦的哀求着父亲。可诸葛亮当时的年纪尚小,先生自然是不收他的,见诸葛亮再次哀求,父亲只好作罢。再次登门拜访先生,父亲夸赞着诸葛亮虽年纪尚小,但非常的聪明好学,然而,先生还是连连摆手。拒绝了父亲诸葛珪的请求。觉着幼小的诸葛亮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来学堂并非是来学习的,相反实在照顾他,无奈之下,诸葛珪也只好作罢。
而在院子里跟公鸡玩的正尽兴的诸葛亮此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当先生以年龄尚小为由而拒绝收下他时,诸葛亮一脸愁容,随即问起了先生:“先生,是按照年龄还是聪明才智收弟子的呢?”
先生被问的哑口无言,来回踱步思索后,认为诸葛亮虽年龄幼小,但却出言不凡,于事,最后决定收他为弟子,人生的转折,往往就是发生在失魂落魄之时。
先生每次上课的时候,诸葛亮都格外的专注,可,当院子里的公鸡啼叫三声时,先生便以此要求散学,诸葛亮听得意犹未尽,便请求者先生再多讲一点,可先生却要求他们回家吃饭,拒绝了他的请求。
诸葛亮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于事,千方百计的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在延长点,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雷打不动的准时下课,同学们对准点下课很是开心,可,唯独诸葛亮垂头丧气,来到院子里,对着啼叫的公鸡,诸葛亮就想着好好的收拾它一顿,不让它乱叫。可就在这时,院子里的大婶撒了一把大米后,公鸡便不再蹄叫了。诸葛亮茅塞顿开。
次日,诸葛亮跟哥哥着急忙慌的出门赶往学堂,可诸葛亮突然想起了什么,转身跑回了屋内,把衣服都塞的满满的,再次跑了回来。哥哥对弟弟的行为很是好奇,于事便上前揪住了一把,一打开才发现是大米,哥哥满眼疑惑,课堂上,先生讲了大半天可依旧没听到大公鸡蹄叫,就在先生纳闷之际,肚子饿的咕噜噜的叫,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可鸡没叫,先生只好继续往下讲,其他同学都好奇着今天的鸡为什么没有蹄叫,可哥哥诸葛瑾顿时明白了什么,两人暗自窃喜,诸葛亮脚下的大公鸡正啄食着大米,就在要蹄叫之时,诸葛亮从衣裳内再次抓出一把大米,可这很快就引起了先生的注意。以为诸葛亮要戏耍与他。随即恼羞成怒。
回到家中的诸葛亮便遭了父亲的一顿毒打,一旁的哥哥也为诸葛亮解释道:“是因为弟弟太爱听先生的课了,而先生总是以公鸡蹄叫时就下课,为了让先生多讲一会无奈才出此下策的。”
先生听后也是恍然大悟,急忙阻止了诸葛珪的行为,心想着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如此好学之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而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后,也成为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了复兴汉室,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于成为名垂史册的伟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