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质调理,很多中医医家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绝大多数医家都提到了运动的重要性,在中医看来,运动是需要讲究功法的,既要达到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可以调理五脏六腑机能的目的,同时又无需对运动场地有额外要求,既练气,又护形,这才符合中医的养生之道。
而在历史中,声名远扬的名医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说到的这位医家,就有着其独特的治病之道,无论是药理还是针灸,甚至是外科手术,他都能信手拈来,而且还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就是神医华佗。
华佗因为其医术高超,尤其善于治疗大病,而在当时极富盛名,甚至还被曹操请去,专门治疗头疾。但这位名医给后世留下的药方却并不是很多,据说,华佗给他两位徒弟仅留下了两个方子,而这两个方子虽不是用于治疗病症的药方,去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实现养生之道。
在《黄帝内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那怕是具有盛名的神医,也无法脱离这两句话的藩篱,这两句话看似复杂,但从医学角度来说,仅用4个字即可总结:“未病先防”,很多医家其实都是在疾病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着手预防了,因为这才是治疗的最佳时期。
那么,华佗留给他徒弟的方子究竟是什么呢?其一是漆叶青黏散,其二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五禽戏。关于漆叶青黏散这个方子的记载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也就无从考证,有人说是黄精或玉竹,虽然不能十分确定,但玉竹和黄精的确是滋阴养精的佳品,特别是对于津液不足,还经常熬夜的人来说,绝对是具有奇效的良药。但另一个养生方子五禽戏,却是实实在在流传至今的。
五禽戏是华佗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动物形态,然后结合人体自身情况,所发明的一套模仿动物的肢体语言,通过运动的方式来锻炼脏腑的目的。五禽戏的功效很奇特,不仅可以治疗病症,而且还能调理脏腑,民间甚至还有传说称,长期练习五禽戏,即便到了九十多岁,依旧能够耳聪目明,身体健壮。
五禽戏中的“五禽”,分别是虎、鹿、熊、猿、鸟,虽是五种毫不相关的动物,但结合在一起,却形成了一种具有奇效的功法运动,这也令我们不得不感叹华佗的医术高明,那么,这“五禽”究竟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我们不妨一一了解一下。
虎戏:外在形体的锻炼,主要是增强我们筋骨、肌肉的强韧性,这对腰膝疼痛的缓解,具有一定的疗效。
鹿戏:模仿梅花鹿的运动方式,主要是延展我们的筋膜,可以减少腰部的脂肪堆积,经常锻炼,能起到减肥的作用。
熊戏:这套功法主要是调理我们的脾胃,中医认为,脾主肌肉,所以,具有充实肌肉的作用,如果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正或者是其他的脾胃不适等症状,就不妨试一下用熊戏来调理。
猿戏:猿戏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特别适合平时运动量不多的人,有利于增强肢体的灵活性。
鸟戏:前面的几个功法,主要是为了调理自身的筋骨,而鸟戏则是让整个经络通常起来,充盛自己的肾气。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哇.中医好历害的妙法。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