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咏怀》不能像野草被严霜覆盖,再也没有生命的活力,只能彻底消亡

商海格局 2019-03-02 15:21:21

咏怀

阮籍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⑤,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注释】咏怀:这是阮籍《咏怀》诗的第三首。嘉树:美好的树木,指下句所说的桃和李。蹊:小路。《史记·李将军列传》引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藿:豆叶。荆杞:两种灌木。舍:离开。西山:即首阳山,相传是殷周之际高士伯夷、叔齐隐居的地方。趾:这里指山脚。凝霜:严霜。被:覆盖。岁暮:岁末。已:停止,这里指凋残。

【赏析】天道不常盛,是古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朴素的认识,此诗揭示的就是这个哲理。不过,诗人不是把这个道理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具体的事象加以显示。具体来说,是以自然界草木的盛衰枯荣,来象征人世间的沧桑巨变。“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描写的是果树鼎盛时的状态。

桃树、李树开花了、结出果实了,人们或是为了赏花,或是为了品尝果实,争相来到桃、李树前,以至于树下踩出了小路。这时的桃、李树倍受青睐,可谓盛极一时。但是,好景不长,“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当秋季到来的时候,枯黄的豆叶被风吹得漫天飞,这时,桃、李树的凋零期也就来到了。它们和豆苗一样,无法常盛不衰。

自然界的草木有盛衰荣枯,那么,人间社会,人类自身如何呢?诗人笔锋一转,马上引出人世的沧桑巨变:“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有繁华就必然有憔悴,殿堂是繁华的象征,荆杞则是憔悴的象征,阮籍在这里是以草木的茂盛反衬人世的衰微,前后对比极其鲜明。

阮籍亲眼目睹自然界和人世间的盛衰选替,产生一种危机感。他觉得自身尚且难保,更无暇顾及妻子。他要超脱于盛衰荣枯的轮回之外,选择的是隐居这种生存方式。他要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过隐居生活,摆脱世事的困扰。对于隐居生活,他有惟恐不及的想法,认为一旦错过时机,就难逃由盛转衰的命运。

这首诗以自然物的盛衰暗示人世的荣枯,几次出现表示节候的词语和句子。开头两句的“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指的是春、夏两季;“秋风吹飞藿”指的是秋季。结尾的“凝霜被野草”,指的是冬季,言外之意,自己不能等到人生的冬季才退隐,如果是那样,就会像野草被严霜覆盖一样,再也没有生命的活力,只能彻底消亡。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