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SUV,真就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玩意儿?
电池续航永远是“PPT数据”,智能驾驶秒变“马路杀手”,这年头,买个新能源车,难道真就得抱着“踩雷”的心态?
别急着下结论,最近星途的星纪元ET就想来“踢馆”,它放出豪言,要用“三叉戟科技”干翻理想L7这些个“老炮儿”。
更绝的是,人家直接玩了个大的——2000公里零补能挑战,从芜湖一路飙到广州,满载4人开空调,智驾零接管。
这事儿一出,网上直接炸锅了,有人说“真牛X”,也有人质疑“绝对作秀”,甚至还有人扒出各种“数据造假”的蛛丝马迹。
这星纪元ET到底啥来头,敢这么“豪横”?
所谓的“三叉戟科技”,听起来玄乎,其实就是三大件:黄金增程动力、雪豹全场景四驱和猎鹰智能驾驶。
先说说这动力,1.5T米勒循环增程器,热效率号称高达44.5%,配上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240公里,综合续航更是能飙到1500公里。
再看理想L7,1.5T增程器热效率40.5%,42kWh电池组纯电续航225公里,直接被“秒成渣”。
四驱方面,星纪元ET的雪豹系统,能在20毫秒内完成100%扭矩转移,挑战37.82°的极限坡道不在话下。
理想L7的四驱,更偏向能耗平衡,想玩点“硬核”的,恐怕还得掂量掂量。
重头戏是智能驾驶,星纪元ET的猎鹰平台,基于EEA 5.0电子电气架构,搭载30个高性能传感器,双NVIDIA DRIVE Orin-X芯片提供508TOPS算力,号称能实现全路况智能驾驶。
反观理想L7,AD Max系统依赖单一视觉方案,复杂光照条件下,估计就得“抓瞎”。
光有技术还不够,还得看“住”得舒不舒服。
星纪元ET的“太空舱”座舱,NASA零重力座椅,18向电动调节,8种按摩模式,23扬声器全景声音响系统,主动降噪控制在35分贝以下,简直就是移动的“头等舱”。
理想L7的Nappa真皮座椅和三区独立温控,也算对得起这个价位,但音响效果嘛,就只能说“听个响”了。
空间方面,星纪元ET的3000mm超长轴距,后排腿部空间直接突破1米1,还搞了个“魔方座椅”,2+2+3七座模式随便切换。
理想L7的“客厅式”布局,五座状态下确实宽敞,但想拉上一家老小,恐怕就有点“捉襟见肘”了。
说白了,星纪元ET就是在“秀肌肉”,告诉你它在技术、豪华、空间等方面,都比理想L7更胜一筹。
但理想L7也不是吃素的,人家背后站着的是理想汽车,一个在新能源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
2024年北京车展,奇瑞汽车宣布星途品牌全面向新能源转型,星纪元ET作为首款战略车型,未来五年奇瑞汽车要投入数百亿元,目标是到2028年将星途打造成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导品牌。
理想汽车这边,也开始精打细算,启动了全面成本控制计划,CEO李想放出狠话,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15%以上的生产成本。
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2024年,国家电网宣布新建10万个公共充电桩,特来电等运营商也加大了投资力度。
自动驾驶技术法规和伦理问题,也开始被提上日程。
中国政府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规范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与再利用,也成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中国政府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规范电池回收利用。
说回星纪元ET的2000公里零补能挑战,这背后除了技术,还有工程师的匠心精神。
他们要在春运堵车的真实场景下,保证车辆性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稳定。
挑战过程中,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车辆的油耗表现、智驾系统的稳定性,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星纪元ET和理想L7,到底谁才是更理想的选择?
星纪元ET适合那些追求极致驾驶体验、注重科技配置和豪华感的消费者。
理想L7则更适合注重家庭用户、追求舒适性和实用性的消费者。
新能源SUV市场,就像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各家车企都在拼技术、拼配置、拼服务。
最终谁能胜出,还得看谁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
别管什么“纪元”,也别管什么“理想”,老百姓买车,图的就是个省心、安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