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由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建造,距今近 1400 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拱桥。它采用单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跨度为 37.7 米,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 “敞肩拱” 的新式桥型

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由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 1053 年)至嘉佑四年(公元 1059 年),前后历七年之久建成

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是联拱石桥。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 1189 年),成于明昌三年(公元 1192 年)。桥全长 212.2 米,有 11 孔,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特别是桥栏柱上众多形态各异的石狮

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 年),历时 57 年建成,全长 515 米,分东西两段 18 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用 18 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 “天下无桥长此桥” 之誉。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 年),前后历经 13 年建成,目前桥全长为 2070 米,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

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大田乡龙华村的九曲河上,明洪武年间(1368 年 —1398 年)建。平桥,东西走向,长 54 米,宽 1.9 米,高 5.3 米,14 墩、13 孔。中部 8 座桥墩分别以巨石雕凿成吉祥走兽,如四龙、二麒麟、一象、一狮

又称 “通仙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 1145 年),是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

位于浙江温州泰顺的泗溪镇下桥村,为叠梁式木拱廊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 年),桥拱上建有廊屋 15 间,无桥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

位于江西婺源,宋代建造,取唐诗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的意思取名。桥长 140 米,桥面宽 3 米多,4 墩 5 孔,由 11 座廊亭组成

位于扬州瘦西湖畔,整个建筑造型别致,桥含五亭,一亭居中,四翼各一亭,亭与亭之间回廊相连,桥基由十二块大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桥墩组成,共十五孔

又叫永济桥、程阳风雨桥等,位于广西北部与湘黔两相接的三江县城古宜镇北面 20 公里砟林溪马安寨林溪河上,始建于 1912 年,历时 12 年。整座桥不用一钉一铆,全靠榫衔接

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城西 3 公里处,是一座 17 孔大石拱桥,因两河犹如双龙盘曲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始建 3 孔,后于 1839 年续建 14 孔

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又称铁索桥,桥长 103 米,宽 3 米,13 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 根做低链,4 根分两侧作扶手,因红军长征 “飞夺泸定桥” 而闻名中外

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单孔净跨 11.38 米,全部用玉石琢成,始建于 1736 年,形若玉带

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主体建筑圣母殿前,始建于 1102 年,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 34 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

位于河北唐山境内的清东陵古桥,桥两侧的栏板用木棍敲击会发不同音律,根据我国古乐中的五个音阶 “宫、商、角、征、羽” 区分确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