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江湖,又一夜变天。
4月1日,各车企陆续晒出3月销量成绩单,但鸿蒙智行及问界均未在当日发布销量数据。
不过,从近日赛力斯发布的产销快报公告中可以看到,2025年一季度赛力斯汽车销量超4.5万辆,同比下滑46.31%。其中,1-3月销量分别是1.64万辆、1.50万辆、1.37万辆,同比分别跌了47.02%、46.52%、45.19%。而问界销量就包含在赛力斯汽车销量内。
同时,根据3月新造车月销排行榜显示,零跑汽车最终以3.7万辆再次反超理想汽车夺得月度销冠,理想汽车以超3.6万辆的销量成绩排名第二位,而问界则被挤出第一梯队。
事实上,提及问界,离不开华为二字。
2022年,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打造的AITO问界系列在车型陆续交付后,一举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匹“黑马”,月销量从3000辆一路飙升至12000辆。最终全年交付超7.5万辆,超越“蔚小理”三家首年交付总和。
问界的横空出世,让各车企看到华为背书的实力,也让合作方之一的赛力斯“躺赚”。扉旅汽车查阅财报显示,2024年,赛力斯营收1451.75亿元,同比暴涨305%,相当于每天进账4亿。同时,终结了连续5年亏损的颓势,净利润达59.46亿元。
而问界“走红”,华为赋能的“智能化”成为最强卖点。问界M5是首搭华为高阶智能驾驶ADS 2.0的车型,在其上市之前,市面上能够实现城区高阶辅助驾驶并不多,问界M5的智驾能力在当时就已经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再加之多次的OTA升级后,华为的高阶智驾应该处于第一阵营中的拔尖位置。
随后发布的问界 M7,理想汽车CEO李想更是表示:“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毫无还手之力”。去年,问界靠M7、M9抢尽风头,一个品牌就给鸿蒙智行联盟贡献了近九成销量,单独拎出来都能在新势力品牌榜上稳坐前三。
然而,到了2025年,问界虽然还在鸿蒙联盟里撑起大半边天,但身份地位与市场份额已然不复于从前,销量也开始岌岌可危。究其缘由,也不难解释:成败皆华为。
首先,问界的智驾护城河正在被追平。以比亚迪为首的众多车企,在2025年大力推动“智驾平权”落地,大大普及了智驾车型。很多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正向10万—2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普及。如,比亚迪把智驾塞进7万元车型,小鹏MONA M03带着城市NOA杀入20万区间。在这种“高配下放、智能平权”的趋势下,问界原有的“智能标签”逐渐失效。
其次,问界也从华为“独苗”沦为“四兄弟”之一。2023年11月,华为与奇瑞合作的品牌智界横空出世,让问界不再是唯一;到了去年,华为与北汽集团、江淮汽车合作的享界、尊界,让外界的目光更加分散,问界则成为了华为“四界”之一。而今年,坊间又传出了华为与上汽集团推出“第五界”的消息。
尽管在华为的规划中,每个车企的产品都是不重叠的——有的做轿车、有的做MPV、有的做B级车,但华为的配方,不再是问界的独有话术,已然分走了一定的流量与市场。同时,所谓的市场划分也很难真正避免重合。如当下,以问界M7、智界R7为代表的车型已处于同一竞争领域。而随着品牌、车型的增多,问界的市场销量可能还将出现下滑趋势。
不过,面对销量的下滑,问界也没有坐以待毙,发起了密集的产品攻势。3月20日,两款新车登场,分别是售价46.98万-56.98万元的大型SUV问界M9 2025款,以及售价22.98万元起的中型SUV问界新M5 Ultra。相较于老款,主要在外观设计、增程动力和智能驾驶三大方面进行升级,但“加量不加价”。
同时,问界M8也将于4月发布,该车型搭载与新款M9同源的最新增程系统,预售价为36.8万元起,衔接问界M7(24.98万起)和问界M9(46.89万起)的市场空白。日前,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晒出问界M8小订突破10万台海报。
不过,尽管来势汹汹,但问界能否扭转颓势,仍有待市场给出答案。并且,随着不断被撬动的智驾光环,问界也需寻得新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