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湖小普陀

卧云枕月旅行 2025-04-27 16:34:32

近日,老同学两口子在杭州旅游,联系上后便邀请来宁波,由于时间的关系,宁波只能呆一天半,打算带他们去感受一下东钱湖里的小普陀风光……

小普陀,真正的名字叫霞屿禅寺,它位于东钱湖中心的霞屿岛上,霞屿岛上有个霞屿山,尽管只有十来米高,却以“补陀洞天”而闻名于世,被当地人们尊称为小普陀……

“补陀洞天”的故事发生于南宋时期,南宋有个宰相叫史浩,既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史浩就出生在东钱湖畔的下水村,他的儿子史弥远也是宋朝的一个宰相。宋浩有个侄孙叫史岩之,是当地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孝子,他的母亲年老体弱,还有眼疾,可老人家就想到普陀山拜菩萨。史岩之为了满足母亲的这个愿望,他就找匠人在霞屿山上开凿了石窟,并修建霞屿寺,以供奉菩萨,方便母亲朝拜……

霞屿寺建成后,史岩之带着母亲,坐上大船在东钱湖漫游,说是带母亲去普陀山,到了晚上靠岸休息,船工给母亲报一个假地名,这样过了三天三夜,来到霞屿寺前,说已经到了普陀山。这里的和尚诵经念佛,史岩之把母亲迎进石窟拜佛,母亲信以为真,了却了去普陀山的心愿……

此后,霞屿禅寺也因而名满天下……

行走在去小普陀的陶公堤上,享受着绿水青山的风光,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以前,人们要去霞屿禅寺,必须乘船前往才行,因霞屿禅寺与陶公岛比邻,后来便修筑了这座堤坝,把霞屿禅寺和陶公岛串联起来,起名叫陶公堤……

老同学站在陶公堤上,远眺这风光旖旎的东钱湖风光,无意中把陶公堤和杭州西湖的苏堤做了比较,感慨的说,陶堤比苏堤,钱湖胜西湖呀……

从霞屿禅寺出来,看见糊面上的白色菩萨雕像,老同学和我讨论起了菩萨与佛祖的区别来……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佛祖是释迦摩尼,也叫佛陀,佛祖是完全开悟了人。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duo)”的缩略语,是佛祖开悟前的状态,未成佛时的称谓,还没有到达完全开悟,他是以善心著称,所以人们常说“菩萨心肠”……

因为菩萨以“好心肠”闻名于世,他的形象也被人们固化成女性特征,所以信奉菩萨的大多为中老年女性,她们追求善缘善心,期望菩萨保佑自己家庭幸福,多子多福,身体健康……

继续前行就是陶公岛,陶公何许人呢?陶公者,范蠡是也!

相传,春秋时期,范蠡协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范蠡认为勾践已经成就霸业,不能与之相处,随之带着西施,以陶朱公之名隐居于东钱湖的这座孤岛上。范蠡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商业才子,被称为商祖、财神,他们以陶朱公之名赚得钱财,施舍周围乡民,受到乡民的追捧,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岛称为陶公岛,把这个湖叫钱湖,因在古鄞州城东而叫东钱湖……

陶公是财神,西施是女神,才子配佳人,爱情神话之极地也!人们常说东钱湖是“西子风韵,太湖气魄”,陶公岛风景区更是“钱湖之魂所在,中国商祖的福地,财神菩萨的道场”,这些都是东钱湖的精华神韵之所在……

游览一圈,尽管只是东钱湖很小的一部分,已经感觉到体力不支,我们便准备去吃中午的宁波美食……

原计划去临湖观景的“向阳鱼巷”,结果被小普陀口的阿姨拦住,极力推荐她们的光华酒楼……

光华酒楼临河而居,吃饭时还要乘坐手拉渡船,感觉挺有意思……

据说这里还是个网红店,尽管已经过了饭点,吃饭的人依然不少……

我们选择临水而坐,拉开窗帘,水平似镜,江南水乡之感油然而生……

吃完饭,我们来到韩岭老街。韩岭老街起源于宋朝,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清澈如带的小溪环绕村庄,秀丽如画的青山映衬左右,烟渡浩渺的湖水风光,九曲如练的街巷里弄,古朴苍老的传统民居里,那些椽、廊、曲、枋、天井、古井、古桥,无不印刻着历史的风雨踪迹……

每次来韩岭老街,老婆最不能忘记的就是这家“转角里馄饨”。游览完毕,傍晚我们离开时,她又要了两大碗虾仁馄饨,让老同学他们感受一下韩岭老街这不一样的大馄饨味道……

离开韩岭老街,行驶在回来的路上,看到路两旁无尽的绿树和草坪,我的脑海里猛然闪现出李叔同的那首《送别》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