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咳出像水一样的白痰,一天能装满300毫升的水杯,咋回事?

医事汇 2023-10-30 15:42:48

72岁的张阿姨(化名)每天咳出像水一样的白痰,一天能装满300毫升的水杯,并且一活动就感到胸闷气喘,间断按“肺部感染”“白肺”治疗,用了很多抗细菌药、抗真菌的药和抗纤维化的药,甚至连痰液宏基因检测(NGS)也做了,可是不管用啥就是效果不好,这种情况把她折磨的没了一点信心。

前段时间,经人介绍找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呼吸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主任张曼林。

张曼林在门诊为张阿姨做体格检查时发现她在未吸氧状态下指脉氧最高只有88%,她的肺功能已经到了衰竭的地步。

详细查看张阿姨的检查资料及治疗经过后,张曼林怀疑这可能不是肺炎,而是肺部肿瘤,遂与家属沟通后立即为她办理了住院手续。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发现张阿姨的肿瘤标志有升高,提示恶性肿瘤可能,这也验证了张曼林的推测。

但是,面对双肺弥漫分布磨玻璃斑片影的胸部CT,张曼林主任团队的医生又开始犯难了,对于常规怀疑肺部恶性肿瘤的患者要想明确诊断一般会做两项检查——CT引导下肺穿刺或者气管镜取活检明确诊断,可是张阿姨这个是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影,穿刺的话阳性率会大大降低,关键的问题是肺的质量太差,穿刺极易出现气胸。本来就缺氧,如果出现了气胸可是要命的。

气管镜虽然相对安全,但管腔可能不能看到病灶,需要盲检,盲检同样有出现气胸的可能。还有一个难题是张阿姨认为自己太虚弱,身体会受不住活检,不同意活检,要求保守治疗。

专业人士都知道恶性肿瘤活检病理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仅牵涉到诊断,还牵涉到治疗方案的确定,张曼林同治疗小组的周晓蕾副主任医师、邝红萍主治医师、许路阳住院医师制定完检查方案后耐心的跟张阿姨沟通,告诉她活检的必要性,并且告诉她检查过程没有想象的那么痛苦,经过几番“斗争”张阿姨终于同意了做气管镜检查。

为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周晓蕾应用了荧光支气管镜联合超声小探头,检查的过程也是惊心动魄,吸氧状态下张阿姨的指脉氧一度下降至85%,还好内镜中心的伙伴们眼疾手快,迅速调整过,总算诊断清楚了——病理结果回示腺癌(粘液腺癌)。

至此困扰张阿姨1年多的病得以确诊,确实如张曼林主任所说的“肺腺癌”。

疾病得到确诊,接下来就是如何治疗了?

张曼林考虑患者体质较差,胸闷气短明显,通过评分无法达到全身化疗标准,故送检肺癌EGFR+PD-L1,了解是否可行肿瘤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

同时,考虑张阿姨病情持续进展加重,先给予口服“吉非替尼片”靶向抗肿瘤治疗,观察其症状评估疗效。

治疗期间,张阿姨自觉胸闷气短未见明显好转,仍有咳嗽、可较多水样痰,且肺癌基因检测结果回示:Kras基因突变,肺癌PD-L1结果:PD-L1阳性,肿瘤细胞百分比(TPS):<1%。较为可惜的是张阿姨无匹配靶向药物可用,口服“吉非替尼片”效果差。

面对病情日渐加重的情况,张曼林决定给予“安罗替尼胶囊+信迪力单抗静脉滴注”抗血管生成及免疫治疗。

万幸的是经过几天的用药,张阿姨胸闷气短较前减轻,水样痰也较前有所减少,达到出院标准,可以接受下一疗程的治疗。

相信随着抗肿瘤疗程的进行,张阿姨的病情能得到更加良好地控制。

(邝红萍)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