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其虽然近乎推翻了前总统拜登的一切政策,但有一件事情却被延用了下来,那就是对中国的围堵和打压。政治操弄、贸易冲突、军事动作,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打明牌”。而在常人难以察觉到的暗处,美国的小动作同样不少,我们有必要将那些见不得光的人和事,向全世界进行公开。

美国国家安全局大楼
据新华社报道,哈尔滨市公安局决定对3名隶属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犯罪嫌疑人进行通缉,他们分别是凯瑟琳·威尔逊、罗伯特·思内尔和斯蒂芬·约翰逊。据悉,在相关国家的支持和技术团队的持续攻坚下,哈尔滨市公安局成功追查到这3名美国国家安全局特工和2所美国高校,参与实施了针对“2025年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的网络攻击。

美国试图对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实施网络攻击
赛事进行期间,相关人员试图窃取运动员个人信息,并以网络攻击的方式尝试破坏亚冬会服务保障系统。不仅如此,这3名美国特工还曾多次对中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攻击,并对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公司发动网络攻击。

互联网也是博弈场
很显然,这些美国特工、尤其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实可谓是罪行累累、臭名昭著。我们很难不问一句:莫非通过网络手段攻击他国、甚至是向信息基础设施发动攻击和蓄意破坏他国重大活动,是在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吗?这和“看不见的军事侵略”有什么区别呢?动不动就嚷嚷着“国家安全受到危害”的美利坚,实际在做的事情却是危害他国的安全,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双标嘴脸,还真是丑陋到家了……

中国公安机关难以赴美实施抓捕
而在这则新闻的评论区中,也有网友以留言的方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就算公安机关对这些美国特工发出了通缉令,我们基本也不可能去美国对他们实施逮捕,那这通缉令还有什么用呢?”其实吧,作用还真是有的,主要在于两点:

情报信息的泄露渠道多种多样
其一,证明自身有极强的反侦察和情报逆向溯源的能力。在情报战领域,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即“情报这个东西,你永远都不知道它会从哪里流出去”,意思就是想要完全隐藏某些事物的消息,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很多时候,一张看似平平无奇的风景照片,抑或是一些知情人一句无心的闲聊话语,都有可能让某些重要情报被泄露出去。而在互联网技术早已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类信息和情报的严格保密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中国展示出了强大的反侦察和逆向溯源能力
不过,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就只能任由美国特工搞网络攻击和信息搜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得益于国内发达的互联网安全和溯源技术,我们在遭受互联网攻击并展开各类防护程序的同时,往往就能启动对攻击来源的追溯和反击。请注意,哈尔滨市公安局的通缉令可谓是“明明白白地具体到了个人”,显然说明我们通过网络手段锁定了攻击源头IP,乃至连美国国家安全局特工的名字都获知得一清二楚,就差说一句“包括你家人和朋友的信息我都知道,你自己看着办”了。将这种强悍的反侦察和逆向溯源能力公之于众,本身就是对美国的一种威慑和警告。

美国刺探到的情报信息恐并非“真情报”
其二,恐暗示美方通过网络攻击和刺探获取到的部分信息,并非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情报战领域还有一句话也很有名,那就是“你所获取到的情报,永远是过时的或者是假的”。这句话是在提醒所有从事情报领域工作的人,在获知某些情报后,一定要比情报上的信息内容想得更远一步,且要尽力通过多渠道做信息交叉核对,以确定情报的真伪。

美国特工的身份信息被扒了个一清二楚
有些时候,情报员拿到手的情报信息,往往是对手“主动泄露”出来的无价值过时情报,抑或是带有诱骗性的假情报。那么,放到此次事件来看,美国国家安全局敢拍着胸脯地说,“我刺探和收集到的情报,都是价值连城的有用信息”吗?要知道,参与网络行动的3名特工的身份信息,都快被哈尔滨市公安局“扒个底掉”了。既然中国的网络安全技术水平颇为不俗,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美国人拿到的情报信息,其实只是“我们想让其知道”的呢?这问题的答案,恐怕美国国家安全局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要相信中国公安机关的实力
所以说,虽然中国公安机关很难实质性地赴美利坚“拿人”,但这份通缉令也绝非毫无意义。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美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