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偶然——辛亥革命

草根爱练剑 2025-04-13 02:48:41

原创 小彭友 彭友杂谈 湖北

普通人的视角—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地区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1911年还是清政府的统治阶段,但社会矛盾突出,各地反政府、反剥削的浪潮此起彼伏。通过革命来捍卫切身利益是必然的过程。但为什么辛亥革命成功了?而且被后人所牢记呢?

为什么叫辛亥革命?

其实革命发生后的多年,就仅以革命来记录该事件,辛亥的提法首先是因为本次革命发生的时间是辛亥年间,1911年是古历法的辛亥年,其次辛亥革命的提法首次是由毛主席在湘江日报上于1919年首次提出,且进行了清晰的定义和对该事件的思考,从而被后世冠名1911年10月10日发生的反清政府的事件为辛亥革命。

为什么辛亥革命能成功呢?

首先在大环境上,清政府在晚清国力孱弱,且经过甲午战争和外国列强的蹂躏后,内部派系林立,风雨飘摇。起初为了平息太平天国以及抵抗外部侵略,清政府放任地区成立新军,帮助国家抵御外敌的同时平息内乱。但此时的国内局面是,表面上清政府还维持着皇家统治,国家统一。但实际外部虎视眈眈,内部变得派系众多,湘军,皖军,川军等各自为政,均有财政有军队。但表面上,各地还是听命于清政府的,从政府拿着补贴,训练着自己的武装。但在1911年发生的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先说说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发生在四川地界。起因是因为清政府在1903年开始,引入外资修建铁路,但随着政府统一后,各地都想自己来修建地方铁路,清政府在1905年也颁布了支持地方修建铁路的政策,只要出资在50万两白银以上的可以申请修建铁路。那各地都开始为自己谋划了,其中四川就承建了保路运动。保路运动顾名思义就是保护铁路。因为四川当地的铁路是地方川汉铁路,是为连接湖北和四川的一段。经过几年的谋划,铁路的修建初见规模,这时清政府在1911年时也看到了铁路会带来的既得利益巨大,意识到得把地方修建的铁路收归国有,统一管理(赚钱得装自己口袋)。那前期地方上出钱出力的,好容易形成了一定规模,各地对此各种罢工游行,反对清政府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践踏。

为了平息群体事件,清政府指派湖北驻地的新军前往四川平息,1911年三季度,湖北的新军就出发了,但新军不愿离开湖北前往四川干这种脏活,在前往四川的路途中,走走停停,在荆州宜昌地界晃荡。此时的武昌作为军事重镇,反而军力空虚。被反革命武装抓住了时机,天时地利人和,武昌的第一枪在1911年10月10日晚开始,仅仅历时三天,就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明确提出了反封建殖民的口号,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历史的偶然,但也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必然。

辛亥革命为什么值得牢记

中国一批进步人士,主要是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黎元洪等人进行了长达十好几年的革命,成立的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在广州、长沙、上海等地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但要么夭折,要么惨死的结局,但辛亥革命首次取得了胜利,且为各个地区的革命事业开创了历史先河。本次革命的成功也直接促使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在南京的成立。中国也值此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半封建半殖民的统治阶段,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政治体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关键性的一次事件点。

1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