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曾是纳粹德国的盟友,并为轴心国提供了大量部队、后勤物资。
1941年6月战争开始时,罗马尼亚动员了大约80万军队。这些部队被编入34个师,包括16个步兵师,4个山地师,以及14个机械化和装甲师。这些部队的装备既有现代的也有过时的,而且训练有素,他们在乌克兰、比萨拉比亚、库尔斯克、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其高峰期,罗马尼亚军队派出了大约120万名士兵,被称为与匈牙利的病态竞争,以讨好希特勒。罗马尼亚军队还参与了战争罪行和暴行,屠杀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和罗姆族人。
罗马尼亚追随德国参加二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治、经济和战略因素。
首先,罗马尼亚君主卡罗尔二世国王,同情纳粹德国所信奉的法西斯意识形态。此外,罗马尼亚有大量德裔人口,大量的罗马尼亚政治家和军事领导人同情纳粹事业。
二战罗马尼亚士兵的钢盔
第二,罗马尼亚看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收复失地的机会。特别是,罗马尼亚试图重新控制特兰西瓦尼亚地区,该地区在1920年的《特里亚农条约》中被割让给匈牙利,以及被苏联占领的比萨拉比亚。罗马尼亚希望,通过与德国结盟,它可以获得德国对其领土要求的支持。
第三,德国为罗马尼亚提供了宝贵的经济伙伴关系。罗马尼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而德国需要这些资源来推动其战争机器。作为获取罗马尼亚资源的交换条件,德国向罗马尼亚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
最后,罗马尼亚看到了与德国结盟的战略优势。罗马尼亚担心苏联的扩张,将德国视为抵御苏联侵略的堡垒。罗马尼亚还希望,通过加入轴心国,它可以确保其作为地区大国的地位,并获得德国军事力量的保护。
到1944年,罗马尼亚经济因战争费用和盟军在全国各地的破坏性空袭而支离破碎。此外,大部分运往德国的产品如石油、粮食和设备都是在没有货币补偿的情况下提供的,因为德国拒绝付款。引起了罗马尼亚民众的广泛不满,包括那些曾经热情支持德国的人。
1944年,刚登上王位的迈克尔国王反对与纳粹德国结盟,在盟国的帮助下政变后,改换阵营加入了盟军。罗马尼亚军队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与苏军并肩作战,到战争结束时,罗马尼亚军队遭受了重大损失,估计有30-40万罗马尼亚士兵阵亡或在战斗中失踪。
最后,盟国承诺承认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包括其对特兰西瓦尼亚的要求,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帮助罗马尼亚在战后重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