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内讧?印度或成首个对美妥协国,中国如何破局?
金砖国家外长会晤:中国亮明态度,印度却暗送秋波?
刚刚落幕的金砖国家外长会晤上,中国外长王毅的发言堪称掷地有声。面对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和单边主义霸权,中方直指核心:多边主义才是当今国际秩序的根基,某些国家将私利凌驾于公义之上,这种行径必须被抵制。
现场画面显示,王毅外长与巴西外长维埃拉握手时,背景板上的金砖国家标志格外醒目。这场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的会晤,本应是金砖十国展现团结的舞台,但印度代表团的异常举动却引发关注——他们既未在关税反击议题上明确表态,会后更传出与美国私下接触的消息。
数据不会说谎: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已占全球35.7%,这一数字首次超越七国集团(G7)的30.3%。当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影响力持续攀升时,内部团结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际话语权争夺战的走向。中国作为金砖机制核心推动者,此次明确释放信号: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讹诈,金砖必须拧成一股绳。
特朗普的如意算盘:分化金砖,各个击破
回溯特朗普的关税策略,其战术脉络清晰可见。2024年大选期间,他就曾扬言要对金砖国家征收150%惩罚性关税,甚至威胁终止双边贸易。上台后更变本加厉,在社交媒体宣称:"金砖已放弃共同货币计划,因为我们的关税大棒足够让他们清醒。"
这种"先声夺人"的恐吓战术,实则暴露美方深层焦虑。金砖国家若真推出统一货币体系,将直接动摇美元霸权根基。更令华盛顿不安的是,2024年金砖扩员后,沙特、阿联酋等产油国的加入,让"石油美元"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特朗普显然打错了算盘。中国外交部近期发布的视频《不跪》堪称最佳回应:片中引用《孙子兵法》"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配以各国反抗霸权的历史画面,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妥协换不来尊重,绥靖只会招致更多欺凌。
印度双面下注:莫迪政府的危险平衡术
就在中方呼吁团结之际,印度却上演了令人玩味的"变脸"戏码。美国财长贝森特日前公开表示,印度"极有可能成为首批签署美贸协议的国家",并透露已有18国进入谈判程序。这番表态与印度近期动作高度吻合:
2025年1月,莫迪突访华盛顿,会前宣布开放印度乳制品市场准入,允许美国资本控股印度电商企业
2月,印度突然收紧对华签证政策,导致中印边境谈判代表团赴新德里受阻
3月,美副总统万斯携家人访印,莫迪政府不仅安排泰姬陵参观行程,更在贸易谈判中作出重大让步
这种左右逢源的姿态,实则暴露印度战略困境。作为金砖创始成员国,印度既想搭乘南方国家崛起快车,又难舍美印军事合作红利。但历史经验表明,这种"脚踩两只船"的策略往往两头不讨好——2018年印度退出RCEP谈判后,其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被越南等国迅速蚕食。
现实警示:若印度最终与美签署贸易协议,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越南、日本等国已暗示"不排斥与美单独谈判",欧盟近期也调整对华关税政策,转而寻求"平衡点"。这种趋势若持续,金砖国家苦心经营的经济联盟恐将瓦解。
中国破局之道:以退为进,重构全球贸易规则
面对复杂局势,中方展现出战略定力。除在外交场合持续发声外,更推出三大实质性举措:
关税反制升级: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清单已扩至3800项,覆盖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特朗普票仓产业
本币结算加速:与巴西、南非达成协议,2025年双边贸易50%以上采用本币结算,规避美元收割
南方联盟扩容:在金砖框架下新增"观察员国"机制,吸纳东盟、非盟等区域组织参与决策
这些组合拳效果初显。最新数据表明,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商品中,已有62%通过东南亚转口贸易规避。更值得关注的是,沙特主权财富基金近期宣布,将人民币资产占比提升至15%,这被视为石油美元体系松动的重要信号。
结语:金砖国家正站在十字路口。印度若选择妥协,虽能换取短期利益,却将丧失战略自主权;中国坚持原则,虽面临压力,实则掌握规则重构主动权。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关乎中美贸易战走向,更将重塑未来十年的国际秩序。正如王毅外长所言:"历史不会浓缩于一天,但历史必然由奋斗者书写。"
引用来源:
金砖国家经济数据引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5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特朗普关税政策细节源自白宫官网2025年3月15日新闻发布会实录
印度对美贸易谈判进程参考《印度时报》2025年4月28日深度报道
中国外交部视频《不跪》内容取自外交部官方网站视频专区
沙特人民币资产配置数据来自沙特央行2025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
#美国加征关税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