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已成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医生提醒:改善生活方式很关键

昌勇下 2025-03-20 20:59:0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2023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人这一生,最怕的不是穷,而是病来如山倒,福去似抽丝。

你以为喝点酒、吃点肉、躺着刷手机没啥大碍,殊不知肝脏早已不堪重负,悄悄堆满了脂肪,等到体检报告上赫然写着“脂肪肝”三字,才开始慌了神。

脂肪肝,不痛不痒,杀人无形。

很多人觉得,脂肪肝不就是肝上多点脂肪吗?能有多严重?但你可能不知道,脂肪肝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全国约四分之一的人都中招了!更可怕的是,脂肪肝并不是“富贵病”专属,瘦子一样会得,甚至孩子、青少年也难以幸免。

它就像埋在肝脏里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起初可能只是肝功能异常,接着可能发展成肝炎、肝纤维化,甚至一步步走向肝硬化、肝癌。

到那时,后悔药可就没得吃了。

那么,脂肪肝到底是怎么来的?中医怎么看待这种病?又该如何防治?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脂肪肝的根源:吃出来的,躺出来的,气出来的

脂肪肝,顾名思义,就是肝脏里脂肪堆积过多。

正常情况下,肝脏里也有少量脂肪,但如果脂肪占肝脏重量的5%以上,就算是脂肪肝了。

造成脂肪肝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简单来说,无非三大原因:吃、懒、气。

第一,吃出来的。

现代人的饮食越来越油腻,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吃多了,肝脏就成了“仓库”,不断囤积脂肪,时间一长,肝脏负担加重,脂肪肝就找上门了。

第二,懒出来的。

久坐不动,代谢变慢,脂肪堆积,肝脏“消化”不了这些过剩的脂肪,结果只能硬生生存下去。

第三,气出来的。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最怕“气滞”。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情绪郁结,都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脂肪代谢,最终形成脂肪肝。

换句话说,脂肪肝就是“吃得多、动得少、气得狠”的结果。

中医怎么看脂肪肝?

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可追溯至古代医家所描述的“膏肝”“脂肝”等病证。

脂肪肝在中医里,主要归属于“痰湿内阻”“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等范畴。

痰湿内阻:爱吃油腻食物,肚子大,舌苔厚腻,整个人懒洋洋的,容易困倦。

肝郁脾虚:经常生闷气,情绪不畅,脾胃功能变差,导致脂肪代谢异常,最终形成脂肪肝。

湿热蕴结:爱喝酒,脸色发红,舌苔黄厚,容易口苦口干,湿热蕴结于肝,导致脂肪过度堆积。

所以,脂肪肝的治疗,不仅要减少脂肪摄入,还要从“调脾化湿、疏肝解郁”入手,让肝气条达,脾胃健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何逆转脂肪肝?医生给出“三板斧”

脂肪肝并非不可逆,只要方法得当,轻度脂肪肝完全可以逆转,甚至中重度脂肪肝也有机会改善。

医生总结了三条关键策略,管住嘴、迈开腿、调好心。

第一,管住嘴。

饮食调整是关键,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豆类、粗粮,减少酒精摄入,控制每日总热量。

第二,迈开腿。

运动是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每天至少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太极拳等,促进脂肪消耗,提高肝脏代谢能力。

第三,调好心。中医讲“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情绪长期郁结,肝气不畅,脂肪代谢自然受阻。

因此,保持愉快心情,学会释放压力,也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一环。

调养脂肪肝,中医有妙招

除了饮食和运动,中医调理脂肪肝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中药:茵陈、柴胡、泽泻、丹参、郁金等,能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改善肝脏脂肪代谢。

针灸:取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能疏肝理气、健脾化湿。

刮痧:背部刮痧,尤其是肝胆经,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帮助肝脏排毒。

食疗:荷叶泡水、山楂决明子茶、薏米红豆粥,都是不错的调养选择。

写在最后

脂肪肝,看似无害,实则暗藏杀机。它不仅仅是肝脏的“肥胖”,更是全身代谢紊乱的信号。

想要逆转它,唯有管住嘴、迈开腿、调好心。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肝脏是沉默的器官,别等到它发出悲鸣,才想着补救。

从今天开始,去掉那些伤肝的坏习惯,给自己的肝脏一点善待,别让脂肪肝成为你人生的隐形杀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