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们!最近的生活是不是总感觉有点不太平?各种事儿一件接着一件,让人应接不暇。今天咱要聊的这个事儿,可跟咱们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而且它就像一个 “隐形杀手”,正悄悄地在我们身边肆虐呢!你瞧,3 月 19 日,上海奉贤区教育局发布了一则情况通报,说 3 月 18 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有部分学生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现象。这事儿一出,可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好在区相关职能部门反应迅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流调采样,结果部分样本检测出了诺如病毒。现在具体情况还在进一步核查当中,区卫生健康部门也迅速开辟了绿色就诊通道,目前学生们情况稳定,没有重症患者。不过,这诺如病毒的出现,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近期,“诺如病毒” 相关话题那可是频频登上热搜,好多人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 “家伙” 折磨得苦不堪言。之前广东深圳市疾控中心都调高了深圳市诺如病毒感染的风险等级,上海疾控也发布过预防提醒,说三月仍处于诺如病毒高发末期,现阶段它依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这诺如病毒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它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病人以及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传播。而且它属于自限性疾病,虽说大多数情况下能自己好,但过程可不好受。
诺如病毒的特点可不少,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人群还普遍易感。它的潜伏期通常为 24 到 48 小时,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发病的时候以轻症为主,不过起病突然,不是呕吐就是腹泻,或者先吐后泻。儿童大多以呕吐症状为主,腹泻的话就是黄色稀水样便,还可能伴有低热、乏力、腹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虽说一般不会表现为重症,但脱水的风险还是有的。

诺如病毒:为何被称为 “防疫噩梦”
你知道吗,诺如病毒被称为 “防疫噩梦”,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的传播能力强得超乎想象,足以和麻疹、水痘等空气传播的病毒相媲美,能在短时间内感染大批人群,尤其是在学校、医院、游轮、餐厅等密闭环境下。
超低感染剂量,让人防不胜防
诺如病毒致病所需的感染剂量超低,只要 10 到 100 个病毒颗粒就足以让人感染,而流感病毒通常需要数千个病毒颗粒才能致病。患者粪便中每克病毒量可达 10¹² 个病毒颗粒,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 1 克污染物可感染上亿人!想想都觉得可怕,这么小的剂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稍不注意就可能中招。

传播途径多样,如同 “无孔不入”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简直是 “无孔不入”。首先是粪 - 口传播,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喝了被污染的水就可能感染。还有接触传播,像门把手、电梯按钮、手机屏幕、桌面等这些我们日常经常接触的东西,都有可能带有病毒,手接触后再摸口鼻,就会感染。更让人头疼的是气溶胶传播,患者呕吐时,病毒会形成微小气溶胶飘散在空气中,被周围人吸入就可能感染。就连厕所冲水时都可能形成气溶胶,如果马桶盖没有盖上,病毒就可能在空气中传播,并落到其他物体表面,给我们带来感染风险。
环境存活能力强,普通消毒剂无效
诺如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也极强。在门把手、餐具、桌面等环境表面上可存活 7 天以上,在冷冻食品中可存活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低温根本无法杀死它。而且普通消毒剂对它无效,酒精(75% 乙醇)对它不起作用,只有含氯消毒剂(如 84 消毒液)或高温(≥85°C)才能灭活它。这可给我们的防疫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预防诺如病毒,这些要点要牢记
面对这个超强传染病毒,我们也不是毫无办法,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有效预防。
勤洗手:酒精无效,肥皂 + 流水才是关键
勤洗手是预防诺如病毒的重要措施,但要注意,酒精对诺如病毒无效,我们得用肥皂 + 流水洗手才是关键。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搓洗双手至少 20 秒,这样才能有效去除手上可能沾染的病毒。
环境消毒也至关重要,而且必须使用含氯消毒剂。对于家里的地面、桌面、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地方,要用稀释后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特别是有疑似或确诊诺如病毒感染患者的家庭,更要加强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在食品安全方面,我们要格外注意。诺如病毒容易污染海鲜等食物,所以海鲜必须煮熟煮透才能食用。在处理食物时,也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感染诺如病毒后,即使症状消失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在症状消失后的 2 到 3 天内,患者仍可能排出病毒,具有传染性。所以这段时间还是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诺如病毒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特点,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就能够有效防范。在这个春季传染病高发的季节,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警惕,从自身做起,做好预防措施。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公共场所,都要注意个人卫生、环境消毒和食品安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防范诺如病毒,守护我们的健康。
作者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