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了8年的多肉,如今全拔了,没有院子种,5个“大坑”根本避不开

退休花大伯 2025-04-08 11:34:15

多肉植物品种繁多,凭借着“呆萌可爱的外表”收获了无数养花人的芳心,一度是花卉市场上的“爆款”。

这不,多肉一上市,我就进入到多肉的“坑”里无法自拔,宁可自己吃土,也要买一盆盆心爱的多肉。

而多肉虽被誉为“懒人福利”,是植物界出了名的“死不了”,这8年来,我却一直陷入“死了买,买了死”的恶性循环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深入研究我才发现,没有院子种,养多肉,5个“大坑”根本避不开。

⑴特别容易徒长,失去观赏性

别人养殖的多肉,呆萌可爱,精致小巧,枝繁叶茂,堪称是“迷你型的大树”。

而我精心照顾的多肉,不是已经徒长,就是在长残的路上,枝叶张牙舞爪,稀疏的像老太太的牙齿一样,东一个西一个,毫无章法,越看越难看。

究其根本就发现,多肉植物虽然好养,但也不好养,不管哪一个细节出错,有一点点不符合它的要求,茎干就会变细变长,叶片就会变薄变绿,失去观赏性。

特别是盆栽的情况下,根部只有一点点的生存空间,生长的环境基本上由人控制,很难第一时间察觉到植株的需求,自然很容易出现徒长的问题。

建议,盆栽多肉期间,如果想要降低难度,想要尽量避免徒长的现象出现,最好尽量“露养”,提高植物的适应能力。

⑵特别容易繁殖,彼此争夺

花盆就像地球,就这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多肉会不停的下崽子,争夺地盘和营养,自然时间长了,土壤就无法供应多肉的生长,导致枝叶越发稀疏。

而且你争我抢,每个植物的适应能力不同,物竞天择之下,盆栽多肉株苗之间距离不一,或远或近,会显得特别难看。

建议,条件允许,一定要地栽,根部生存的空间越大,植物的生长潜力越大。

在地栽的情况下,多肉的母株和幼苗才能摆脱“对立”的状态,健康茁壮成长,越来越枝繁叶茂,适应能力越来越强。

⑶特别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多肉植物不仅形态多样,而且颜色丰富,乍一看,虽然不是花,却像花一样色彩缤纷,引人瞩目。

但实际上等你养过之后就会发现,这样的状态持续不了多久,就会因为各种原因蜕变成平常的绿色,特别是在养殖不当的情况下,就像杂草一般,毫无美感可言。

而且多数的多肉品种都不能开花,不管养的多好,都不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给人带来新奇感,所以经过8年的坚持,我早已经对多肉去魅,产生审美疲劳。

建议,千万不要一次性入坑太多的多肉。多肉越多越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且花钱还费精力,大家不如慢慢增加新品种。

同时在选购多肉的时候,尽量选择具备开花能力的品种,保证在养殖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新奇感,可以更好地装饰家居。

⑷光照要求高,难以维持状态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不管是什么样的品种,乍一看很新奇很漂亮,但时间一长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且多肉状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不留神就会徒长或绿成菜。

而光照就是影响多肉“上色”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多肉对光照的需求非常高,但又十分敏感,很容易被灼伤或难以上色。

建议,养殖多肉植物一定要配备专业的植物补光灯,保证多肉植物一年四季每天都能有8小时以上的充足光照。

而且要根据不同品种对光照的需求,适当的调整光照的强度弱以及调整方向,以免多肉植物受到光的影响长残变丑。

⑸度夏太难,病虫害多

大家可以参照一下南方的多肉植物,基本上无人问津,依旧能够蓬勃生长,长成白菜一样的大高个,枝叶繁茂又美观。

而北方地区,伤亡率极为惨重,几乎每年都要买新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多肉扛不住夏季的高温”,特别容易黑腐烂根。

建议,在环境温度高于5℃的情况下,一定要一直露养多肉,最好地栽,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多肉的生长,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病虫害爆发的几率。

不止如此,温度超过30度时,除了及时的降温消暑还要控制浇水,以免土壤积水引发烂根和各种病虫害。

写在最后,

如今花盆里的多肉,我全拔了,看着太闹心,养着太费心,你是不是也这样?若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