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看过一个报道,安徽六安,13岁的女孩平时和奶奶一起生活,第一次来例假的时候,特别恐惧害怕,以为自己身体出了问题,吓得大哭起来。
老师得知女孩的情况后,把她带到了办公室,问她:你怎么不来我办公室要卫生巾呢?
女孩回答说:我不会用。
老师才知道她对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一无所知,就安慰了她的情绪,并给她讲解了卫生巾使用等一些常识问题。
女孩感激地说:老师,你是第一个教我这些生理知识的人。
看到这个报道,想起了几个同类案例。
在电视剧《回家的路有多远》中,女儿小小去卫生间发现了血迹,大声喊爸爸“不好了,不好了”,爸爸还以为她摔倒了要去拿创可贴,后来意识到女儿来例假了,因为妈妈出差在外,就请了女同事来帮忙。
在电视剧《我们的日子》里,女儿雪花看到裤子上有血,立马吓得大哭“我要死了”“你赶紧陪我去医院,我走不了路了”,爸爸慌张地向妈妈求助,在妈妈的安慰下,女儿才情绪稳定下来。
在现实中,还有很多类似情况发生。女孩们都是事先不了解例假为何物,等到来例假时,误以为身体出了问题,也会当作是一件羞耻不光彩的事情,躲躲闪闪,生怕别人知道。
这都是因为青春期教育不及时导致的!
记得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没有讲过这些事情。到初三才学生理卫生,女孩们都已经来例假好几年,知识严重滞后。
没想到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女孩生理知识缺乏的现象依然非常普遍,难道还要让孩子们一代又一代重复我们之前的恐惧无助吗?
好在,也看到一些父母有意识在改变这个现状。
有朋友说,她来例假的时候,妈妈给她看过一本关于青春期的书,她才放宽了心。她的女儿快10岁了,她准备提前让女儿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早早做好心理准备,免得遇到时不知所措。
她给女儿选了一本书《12岁的滋味好像怪味豆》,用故事形式讲述青春期身体变化、情绪、人际关系等孩子们日常会遇到的各种问题,非常贴近孩子生活,比之前的纯理论、纯文字书丰富生动,孩子很喜欢看,也受益匪浅,消除了很多困惑。她也理解女儿的心理,实现了和孩子更好地沟通。
女孩到了青春期,了解12岁的“怪”滋味,不再迷茫慌乱。
身体变化的“怪”滋味——从心理上消除对身体变化的恐惧书中主人翁塞尔玛,基本和爸爸一起生活,妈妈工作很忙。她在12岁时出现了一系列身体变化。胸部有肿块、手臂有黑色汗毛、不久后来了例假。
这些变化让她无法直视自己的身体,除了身体的不适感外,她还感到头昏脑涨、茫然无措、有羞耻感,怀疑自己:难道身体出问题了?
她的心理活动像极了每个刚来例假、又没有任何常识、没有心理准备的女孩,就是前面案例中几个女孩的真实写照,孩子看后很容易引起共鸣。
她的父母虽然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后知后觉,不过也做了教科书式的示范。
平静自己的情绪,给孩子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安慰孩子,带孩子去看医生。告诉孩子未来还有哪些变化,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并贴心准备了卫生巾、鲜花、零食、玩具等礼物,恭喜她成为大人。
女孩来例假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可能顶多给孩子买卫生巾,做不了太细致。其实,孩子不仅仅需要卫生巾,还需要心理安抚、以及小小的仪式感,一系列做法可以帮助孩子消除恐惧。
书中贴心地用图示方式展示了身体发育、健康生活的百科知识,非常直观,都是孩子应该了解的基本常识。
如果我们无法用语言描述,或者羞于启齿,可以让孩子自己看这本书,让她们科学对待自己的身体。
在意外人评价的“怪”滋味——摆脱容貌焦虑,正确对待外人的评价到了青春期,身体变化的同时,也特别在意外人的评价。如果被夸漂亮,会特别开心,如果长相被嘲笑,会特别自卑,影响到正常生活状态,书中就用男孩子对女孩子的评分引出了这一问题。
女生安娜体型偏胖,妈妈经常嫌弃她的身材,男生也如出一辙,评价她“又胖又丑,-10分。”气得她哭肿了眼睛。女生们为了找出恶作剧的男生,上演了一场侦探大战,一波几折,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
在充满悬念的故事中,女孩们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
哭泣是人产生负面情绪时自然而然的反应,他反映了我们的内心,是完全合理的。
电视剧里的人和社交网络上的照片都以瘦为美,是一种审美观的误导。
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
因为自己的内在被人喜欢,才是真正值得开心的事情。
这些道理也许我们给孩子讲过,但是孩子却不一定认可,这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情景,是强加到她身上去的,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如果孩子从同龄人的故事中亲自领悟到,才能真正接受这些观念。
人际关系紧张的“怪”滋味——合理处理家人、朋友间的关系到了青春期,人际关系也变得不再那么单纯美好了。突然感觉家人不理解自己,突然发现朋友不再那么亲密无间,每天在猜疑、痛苦中挣扎。
塞尔玛本来约好了和同学打游戏,结果爸爸妈妈却想带她去看马戏。她不喜欢看马戏,但是反抗无效。带着情绪去看马戏,受不了小丑的热情,还被妈妈嫌弃不礼貌,被爸爸定义是青春期现象。她很苦恼:根本没人问过我想不想来这里。
塞尔玛和爱拉是无话不谈的好友,却因为爱拉没有告诉她两个秘密,她深受打击,认为失去了好朋友的信任。
后来在同学妈妈和爸爸的引导下,她才逐渐释然:
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可以通过沟通解决与父母和朋友间的问题。只有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自己的感受,才能被理解,才能解决问题。和父母、和朋友积极沟通后,又回到了最初的美好。
书中不乏智慧的语言,孩子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学着和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和朋友和解。
孩子看完这本《12岁的滋味好像怪味豆》,不仅能提前了解例假等生理变化,不慌不忙从容应对,还能得到心理治愈,学到沟通方法,保持身心健康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本书适合10-13岁女孩阅读,家有青春期女孩早读早受益,有需要的爸爸妈妈点击下面链接即可获得。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