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卖一辆亏4.5万雷军却砸千亿狂飙!小米汽车“亏本阳谋”能成吗

历史嗷嗷 2025-03-23 11:10:44

凌晨2点的小米汽车常州工厂,机械臂仍在轰鸣中组装第20万辆SU7,而财报上的数字却触目惊心——**每卖一辆车亏4.5万元,全年狂亏62亿**!但雷军大手一挥,2025年交付目标从30万辆调高至35万辆,背后是小米账上1751亿现金储备的底气。当网友嘲讽“卖车不如发红包”,这场烧钱换未来的豪赌,究竟是科技巨头的战略远见,还是资本游戏的致命泡沫?

一、亏本卖车的背后:烧钱换规模,毛利率暗藏玄机

1. “亏4.5万”的真相:研发成本吞噬利润

根据财报,小米汽车2024年交付13.68万辆,净亏损62亿元,平均每台车亏损4.53万元。但这一数字并非单纯制造成本,而是包含**研发投入、工厂建设、智能驾驶技术开发**等前期分摊费用。例如,SU7作为首款车型,电池和智能系统研发成本高达百亿级别。

2. 毛利率逆势攀升:每台车实际赚4.4万?

尽管账面亏损,小米汽车全年毛利率达18.5%,单台车毛利润约4.4万元,远超蔚来(14.3%)、小鹏(9.9%)等新势力。这意味着,随着销量增长,分摊成本下降后,盈利拐点或将加速到来。卢伟冰更透露,2025年毛利率有望突破20%。

3. 现金储备托底:1751亿撑起“长期主义”

小米集团账上现金储备高达1751亿元,足以覆盖汽车业务未来3年亏损。雷军直言:“我们不着急盈利,目标是先抢市场份额。”

二、35万辆野望:产能、供应链与用户信仰的三重挑战

1. 产能极限冲刺:工厂24小时运转仍难解“等车焦虑”

常州工厂设计年产能15万辆,通过优化提升至18万辆,但SU7 Ultra订单仍需等待13-16周。雷军计划通过智能化改造和供应链整合,2025年冲刺35万辆目标,但业内质疑:“产能翻倍需新增至少2座工厂,资金压力陡增。”

2. 用户画像分化:30万车主中80%来自BBA换购

SU7 Ultra售价52.99万元,首销3天锁单破万,80%-90%用户为传统豪华品牌(如宝马、奥迪)换购群体。这一数据揭示小米“高端化”战略的成功,但也暗藏风险:若后续车型无法维持溢价,销量可能断崖下跌。

3. 出海倒计时:2027年全球战局能否突围?

小米计划2027年进军海外市场,目标30-35岁中产群体。但特斯拉、比亚迪已抢占先机,欧洲严苛的环保法规更是门槛。

三、行业震动:亏本扩张背后的“鲶鱼效应”

1. 价格战升级:传统车企被迫“割肉求生”

小米SU7起售价21.99万元,直接冲击20-30万元价格带。某合资品牌高管坦言:“小米的亏损打法,逼得我们只能降价保量,每台利润缩水40%。”

2. 资本市场的分歧:股价一年暴涨343% vs 做空报告激增

小米集团股价一年内从13港元飙升至57.65港元,市值突破1.45万亿港元。但做空机构香椐发布报告称:“汽车业务持续亏损可能拖累整体盈利,估值泡沫严重。”

3. 用户信仰经济学:米粉能否撑起万亿野心?

一位排队8个月提车的用户晒单:“为支持雷总,亏的钱算我众筹了!”社交媒体上,#为梦想亏点钱怎么了#话题阅读量破10亿,粉丝经济正转化为销量驱动力。

结尾:你会为雷军的梦想买单吗?

当亏本卖车成为科技巨头的入场券,当用户信仰与资本豪赌交织,小米汽车的成败已不仅是商业命题,更是一场关于未来的全民投票。

今日互动:你看好小米汽车的未来吗?选择你的阵营:

A. 支持派:烧钱抢市场是互联网打法,必成!

B. 反对派:亏损无底洞,迟早拖垮小米!

C. 吃瓜派:坐等特斯拉出招反击!

(本文综合小米财报数据、行业分析师观点及用户调研,解码造车新势力生存逻辑。转发参与讨论,点击追踪35万辆交付实时战报!)

关联话题 #小米亏本卖车#、#雷军赌局#,抢占流量池。

1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