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鹿蕾在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何必如此执着?不过是为了那点微薄的收入罢了。
闵鹿蕾出生于1963年,现年61岁。以他的年龄,担任教练职位完全不成问题。然而,北控队现在是否还真正需要他,这确实值得深思。
山东队遭遇了不小的打击,沈梓捷因伤无法上场,萨林杰也只能在旁观战。场上的球员们似乎更热衷于进攻,防守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每个人都想在进攻中出彩,特莱斯一拿到球就猛冲,没人防守就自己上,有人防守就传球,传出去后又急着要回来。国内球员的表现更像是陪衬,而里勒则表现得最为抢眼,无论对方有多少人防守,他都能在外线投篮或内线突破,毫不畏惧!
来自山东的克里斯彻底压制了北控的内线防守,与此同时,陈培东也凭借出色的突破能力,轻松切入篮下完成勾手得分。
从纸面实力来看,北控和山东队旗鼓相当,但实际比赛中,北控队完全处于下风,被对手牢牢掌控了比赛节奏。
看着闵鹿蕾那张愁眉苦脸的表情,面对场上局势的突然变化,他显得束手无策。难道对克里斯的强势进攻就毫无应对之策吗?即便困难,难道不能采取双人包夹这种基本的防守战术吗?
束手无策的表情和那张苦瓜脸已经成了这位末日教头的标志性形象,大家都习以为常。更有趣的是,比赛被叫停后,助理教练别德夫立刻起身,拿起战术板开始比划。这场面,你说尴尬不尴尬?
别德夫是中国男篮的资深助理教练。今年一月,他被北控俱乐部管理层正式聘为助教。然而,从任职第一天起,他就常常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参与更多决策和事务。
闵鹿蕾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是篮球圈里的老北京。他从北京队的球员一路干到教练,亲历了球队的辉煌与困境。尤其是马布里加盟后,带领球队在四年内拿下三个总冠军,让北京篮球扬眉吐气。凭借这段辉煌战绩,闵鹿蕾被冠以"冠军教练"的称号。
他重新执教后一度表现出色,成功带领北控队从季后赛边缘晋级。这一年,证明了他作为冠军教练的实力。但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已与他在全运会夺冠时期大不相同,挑战也随之而来。
新赛季一开始,大家就看出他的战术完全失效了。刘晓宇状态低迷,却依然稳坐首发位置。廖三宁本来表现突出,却因脚踝严重受伤不得不休战。陈国豪虽然身体素质出色,却始终被排除在主力阵容之外。
萨林杰获得了不受限制的投篮机会,因此他频繁出手,无论是明智的选择还是草率的尝试。他在篮下猛烈扣篮的表情显得格外专注,但北控队的成绩却持续走低。
在比赛中,每当北控队陷入混乱时,闵鹿蕾往往选择袖手旁观,让球员们自己处理问题。这种做法让观众感到无奈和失望。作为教练,本应根据场上情况及时调整策略,这是基本要求。然而,闵鹿蕾的执教方式却是表现好的球员继续打,表现差的就换下,实在无人可换时,就只能硬撑。
管理层意识到问题后,迅速决定聘请别德夫来解决。
身体动作同样能传递信息,无需开口就能表达意思。
篮球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得中锋者得天下”的铁律,如今在库里的三分狂潮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如今,小球战术主导了赛场,速度和精准度取代了身高优势。你看,连唐斯这样的内线球员都开始苦练三分,而约基奇更是转型成了控球后卫。这就是新时代的篮球。或许,闵鹿蕾当年那句“库里在我们这儿也打不了”还在他脑海中回响,但时间已经走到了2025年,一切都已不同。
当前形势和个人发展都表明,闵鹿蕾应当做出果断决定。无论是时代背景还是北控现状,都不值得继续妥协。为了北控的未来,也为了自身的发展,主动辞职是最明智的选择。这种抉择不仅体现了对团队的负责,也展现了对个人前途的清醒认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坚守已无意义,及时抽身才是上策。
刘维伟最令人佩服的是他懂得审时度势,明白何时该进何时该退,这种智慧确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