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98年长江抗洪抢险总指挥,纵身一跃,27年后,依然令国人泣目

窦来嗦娱 2025-02-27 19:31:54
文:豆莱说编辑:豆莱说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爆发了百年一遇的洪灾。

暴雨过后,长江水位急剧上涨,水流疯狂地冲击着沿岸的堤坝。

九江大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段闸口坚持不住猛然决堤,一泻千里。

此时,董万瑞将军站在大堤上,指挥着这场艰巨的防洪任务。

五天五夜,他没有合眼,亲自指挥战士们与洪水搏斗。

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威胁着九江百姓们的安全,也考验着每一位抗洪战士的意志和决心。

1

尽管周围的环境异常严酷,面对的压力几乎令人窒息,但他始终没有退缩。

长时间的指挥和战斗让他疲惫不堪,然而他依旧站在前线,始终没有放松警惕。

每当疲惫的战士们需要休息时,他都会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他也选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自己,作为指挥官,绝不能掉队。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将军眼中的泪水,那眼眶中闪烁的湿润,通红的眼眶,让记者为之一振。

为了这次抗洪,他已经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眼睛几乎已经无法睁开。

这位当时57岁的老人在整个过程中都不敢稍作休息,中间也只吃了一顿饭。

面对采访记者的关切,他坚定的语气透露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睡什么睡!我的兵在前面没得休息”

他像一名普通的士兵那样,纵身一跃,跳进洪水里面,毫不退缩。

眼看堤坝岌岌可危,尽管危机四伏,他依然和部队一起与洪水展开了生死决战。

看着解放军战士们义无反顾地跳入水中,奋力与洪水搏斗。

岸上的群众哭喊着,眼中满是无奈与悲伤,他们宁愿自己的房子,也不愿看到士兵们有什么三长两短。

战士们的脚步却没有丝毫停顿,他们的决心铸就了坚不可摧的防线。

这次场景也被后人誉为“千年一堵,人间奇迹”,在这场胜利后,董将军因一张照片而为人们熟知。

在这场照片中,他站在火车站台,目送一列列满载抗洪官兵的车厢渐行渐远。

那时,他面容疲惫,皮肤被烈日晒黑,眼中满含泪水。

那一刻,他挥手告别的背影,打动了看到这张照片的人。

2

董万瑞将军也是从普通士兵一步步做起来的。

怀揣着报效祖国的梦想,在太原铁路局学习整齐技术的董万瑞毅然踏入军营,成为了兰州军区的一名普通战士。

在军队里,董万瑞从战士做起,历任副班长、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一步步爬了上来,每一步晋升都与他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和积累密不可分。

多年来,他坚持自我提升,正是他在军事领域的深厚积累,使得他有足够的能力与眼光去应对国家的重任。

到了1998年九江大堤出现了60多米的决口,肆虐的洪水威胁着整个城市的安危。

接到紧急报告后,董万瑞毫不犹豫地赶赴九江,指挥抗洪抢险。

面对滔天洪水,董万瑞将军的眼神始终坚定,面容毫不畏惧。

接下来的五天五夜,董万瑞将军没有片刻休息,一直坚守在抗洪一线。

他亲自协调部署、组织指挥,即使太阳炙烤得他像一块炭一样黑,他依然坚持在堤坝上。

这段时间,董万瑞的身体早已超负荷工作,但他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安危,始终将任务与责任放在首位。

这场抗洪救灾的斗争,不仅仅是董万瑞个人的英雄事迹,还有一段特别感人的父子故事。

在这次灾难面前,董万瑞的儿子董三榕也与父亲一同奋战在抗洪第一线。

董三榕当时是“红色尖刀连”的排长,与父亲并肩作战,站在了与洪水搏斗的最前线。

父子俩一同携手,作为父亲,董万瑞的坚强意志和深沉爱国情怀影响着儿子;而作为儿子,董三榕继承了父亲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这对父子同仇敌忾,共同抵御洪水的场景,成为了这场抗洪抢险中最令人动容的画面之一。

3

董万瑞将军作为抗洪总指挥,面对险情时,自己的儿子也在与洪水搏斗。

虽然父子同在一线,他却从未因亲情而给儿子任何特殊的照顾。

恰恰相反,他对儿子的要求更加严格。

只有通过严格的要求和考验,才能激发出儿子身上的潜力。

这对父子在抗洪前线的重逢,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深刻印象。

当时董三榕正带领战士们在大堤上忙碌着,手臂上满是泥土,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疲惫。

抗洪大堤上,将军指着自己的手臂,对儿子说:“你至少得晒成这样才合格。”

董万瑞看到儿子时,并没有立即询问他是否疲惫,而是认真地问他是否掌握了抗洪的要领,是否了解了堤坝上潜藏的危险和如何应对。

显然,他更加关注儿子的专业能力,直到听到儿子清晰且自信地回答时,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离开时,他看着儿子晒得黝黑的手臂,忍不住举起自己的胳膊,感叹道:“你的手晒黑的程度还差我一点。”

董万瑞将军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儿子传递了自己对他成长的殷切希望。

参考资料:中国军网综合——还记得眼含热泪的董万瑞将军吗?被“虐待”的儿子有话对他说

他希望儿子能像自己一样,在风雨中坚持,在烈日下磨砺,变得更加坚强和出色。

为了培养儿子健康成长,董万瑞将军为子女立下了“三不家规”,严格约束他们的行为:不允许从事生意谋取私利、不允许为升职而投机取巧、不允许利用父亲的权力为个人利益牟利。

这些规定的背后,是他对家风的坚守和对家庭成员责任感的要求。

他身先士卒,从未借助手中的权力为家人谋取一丝不正当的好处,始终保持着一名军人的廉洁与刚正。

写在最后

董万瑞将军于2017年去世。

去世前夕,病床上的老爷子身上连接着呼吸机,氧饱和度仅有70%左右,这种情况意味着病人正处于极度痛苦的状态。

尽管如此,老爷子仍然清醒,他的眼神坚毅,似乎在强忍着身体的极限。

知道自己离死神已经不远,但依然没有丝毫恐惧,十分坚韧与果敢。

如今,距离董将军抗洪事迹已有27年,他去世也已有八年,现在的年轻人,又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们?

将军墓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0 阅读:0

窦来嗦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