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的哪吒汽车,如今却深陷泥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当年的销量神话是真实力,还是虚假泡沫?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哪吒汽车的“封神”之路,以及它现在面临的重重危机。
昔日“封神”:销量冠军的背后
哪吒汽车可谓是风光无限,以15.2万辆的销量超越了“蔚小理”,荣登造车新势力销冠宝座。这其中,CEO张勇的“价格屠夫”策略功不可没,7万元起售的哪吒V,凭借着亲民的价格,迅速占领了网约车市场。
不仅如此,哪吒汽车还获得了政府和资本的大力支持,桐乡、宜春等地累计注资超过百亿元,宁德时代、360集团等巨头也纷纷入局。一时间,哪吒汽车似乎真的要“封神”了。
繁荣背后的“虚火”:左手倒右手?
然而,这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内部文件显示,哪吒汽车的销量中有超过三成是“左手倒右手”的操作,人为制造了4.8万辆的虚假销售。更令人咋舌的是,每卖一辆车,哪吒汽车就要亏损超过4万元。这“封神”之路,走得可谓是步履维艰。
这样的“虚假繁荣”能维持多久?恐怕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危机全面爆发:资金链断裂,门店倒闭
果不其然,好景不长。从2024年开始,哪吒汽车的危机开始全面爆发。首先是财务困境,三年累计亏损高达183亿元。2024年销量同比暴跌58%,库存积压严重。
紧接着,供应链危机也随之而来。2025年初,桐乡总装车间停工,60余家核心供应商因超过60亿元的欠款停止供货,就连雨刮器、电池包等基础配件都出现了断供。
门店也开始萎缩,北京8家直营门店只剩下2家,展厅里的库存车即使降价40%也无人问津。
产品质量问题:投诉激增,残值暴跌
除了上述问题,哪吒汽车的产品质量也饱受诟病。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关于“增程器故障变纯电车”、“车机黑屏”等问题的投诉激增。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哪吒汽车,如今却陷入了质量危机。
产品质量问题直接导致了二手车残值率的暴跌,从52%直接降到了23%,这意味着,购买哪吒汽车的用户,在未来出售车辆时,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经销商维权:谁来为他们买单?
如果说用户权益受损还只是冰山一角,那么经销商的维权则彻底将哪吒汽车的危机暴露在阳光之下。
厂商要求经销商全额预付款,却迟迟不交车,区域经理也失联了。河北经销商王伟抵押房产垫付了8000万元的购车款,最终却只收到了23辆滞销车型。江苏某4S店甚至自掏腰包将50辆车上牌充作“员工福利”,试图缓解库存压力。
截至2025年4月,全国超过300家经销商累计被拖欠返利补贴超过3亿元,200余人聚集桐乡工厂维权。在浙江桐乡工业园区,停着几辆被砸得玻璃碎裂、车身凹陷的哪吒展车,这些都是经销商愤怒的控诉。
这些经销商,他们倾注了所有的资金和精力,却换来了这样的结局,谁来为他们买单?
管理层自救:海外市场能成为救命稻草吗?
面对如此困境,哪吒汽车的管理层也开始了一系列的自救行动。2024年底,方运舟重掌CEO,宣布砍掉冗余部门、聚焦东南亚出口市场、推进港股IPO。
但2025年首季海外销量仅为1700辆,赴港上市计划也搁浅了,技术团队流失率超过30%。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海外市场,似乎也难以成为哪吒汽车的救命稻草。
前CEO张勇“英国谜局”:是考察还是跑路?
更令人关注的是,2025年4月,社交媒体疯传前CEO张勇赴英“考察市场”,内部人士透露其离职前办理了英国签证。
张勇曾效仿雷军打造“网红CEO”人设,但因“营销混乱”遭到了投资人的批评。如今,他却在关键时刻“出走”,这究竟是考察市场,还是另有隐情?
新能源汽车行业洗牌:谁能笑到最后?
哪吒汽车的困境,也折射出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残酷现实。威马、爱驰等二线新势力接连爆雷,行业从“资本狂欢”转入了“硬核竞争”时代。
2025年上半年全国退网4S店近2000家,超过50%的新能源品牌陷入亏损。年销20万辆、毛利率15%成为了生存基准线。
在这样的背景下,哪吒汽车能否突出重围,涅槃重生?
用户权益受损:谁来保障我们的权益?
最后,我们再回到用户的角度。北京车主李敏2023年购入的哪吒S出现电池故障,配件全国缺货,终身保养套餐也因门店倒闭而作废。
这些用户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当企业自身难保的时候,又有谁会真正关心用户的利益?
留给哪吒的时间不多了
哪吒汽车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销量增长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产品质量、用户体验和经销商的利益。只有真正赢得用户的信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哪吒汽车能否扭转乾坤,重回正轨?让我们拭目以待。
你对哪吒汽车的未来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它能够走出困境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