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龄34周、体重2.55千克、反复出现发绀,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紧急插管!”一名刚出生的早产男婴被迅速从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产科手术室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医护迅速就位,开始与死神较量。
生死一线 最后的稻草
产房外的走廊上,男婴父亲焦急地来回踱步,眼中满是无助与担忧。医生告诉他,孩子因宫内感染,出现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胸部CT显示重症肺炎,肺部感染极重,合并气漏综合征,呼吸机不能维持肺内压力,导致其肺泡进行性塌陷。尽管呼吸机参数已经调至最高,但孩子的生命体征依然无法稳定,情况十分危急。
出生后第二天,男婴血氧饱和度突然骤降至20%,生命之火随时可能熄灭。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儿科胡章雪主任迅速召集多学科团队专家紧急会诊。经过深入讨论和利弊权衡,团队决定启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为这个小小的生命争取最后的机会。
主治医生郑重而坚定地对孩子父母说:“虽然风险很大,但我们会竭尽全力!”听到这句话,孩子的父母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他们紧紧握住医生的手,仿佛抓住了生命的稻草。
与死神赛跑
这个病例的罕见性和疑难危重程度令人咋舌——患儿气漏与食管相通,且低体重早产儿导致ECMO治疗在血管通路建立和精细化管理面临巨大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血栓等严重后果。此外,患儿还出现了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以及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这些并发症使得救治风险进一步加大,给团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救治团队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为患儿争取了宝贵的生命时间。

ECMO紧急上机过程中,面对早产儿细如发丝的血管和凝血功能差等情况,心脏血管外科的医生们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建立血管通路。儿科团队则时刻监测着孩子的生命体征,调整呼吸机参数。经过不断尝试,ECMO终于成功上机,血氧饱和度逐渐回升,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病房外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多学科团队精心管理ECMO运行,时刻关注抗凝与出血风险,每天联合查房实时调整治疗方案,采用强效抗感染治疗,同步进行肺部体位引流,逐步改善肺部实变,日夜守护在这个小生命的身旁。
沉着应对并发症
正当救治团队以为曙光初现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再次考验着所有人的神经。患儿病情突变,出现了严重的黄疸和肝损伤,肝功能指标急剧攀升,稚嫩的皮肤变成了青铜色,让原本就紧张的救治工作雪上加霜。
救治团队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尝试通过血液透析缓解患儿症状,但遗憾的是效果并不显著,胆红素水平仍居高不下,胆红素脑病风险时刻威胁着患儿脆弱的生命。
面对生命的呼唤,救治团队没有退缩,毅然决定采取换血治疗方案。为了应对换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加剧等致命并发症,中心各相关科室专家紧密协作,全程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经过三次艰难而精细的换血治疗,终于使黄疸指标降至正常范围,生命的火花再次被点燃。

但挑战并未结束。换血后,患儿的肝酶指标依然居高不下,救治团队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反复斟酌利胆保肝药物方案,随着患儿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青铜色的皮肤也渐渐褪去,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救治过程中,医护团队不仅展现出高超的医疗技术,更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他们时刻关注着患儿变化,积极与家属沟通,用专业的知识和真诚的态度解答疑问、担忧。每一次查房、每一次治疗方案的调整,都凝聚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和患儿自身的顽强抗争下,这个小小的生命终于战胜了病魔——ECMO支持9天后成功下机,出生2个月后治愈出院。随访显示,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后遗症。


▲治疗前后,患儿胸部CT对比图清晰地展示了治疗效果的显著变化。治疗前,双肺广泛实变,肺泡塌陷严重;治疗后,肺部炎症明显吸收,结构恢复,自主呼吸平稳。
这次的成功救治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胜利,更是一次生命的礼赞。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个小小的生命将继续茁壮成长,而医护团队也将坚守在护佑生命的战场上,用智慧和勇气帮助每一位患者恢复健康。
专家评语:
早产儿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新生儿救治领域的一大难题,该案例的成功,充分展现了多学科联合团队协作、先进ECMO技术应用以及精细化全程管理的强大优势。这不仅是一次技术与团队协作的胜利,更是对新生儿重症救治难题的有力突破,为类似病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彰显了医院在新生儿危重症救治领域的领先水平。
来源:大坪医院
责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