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我国,结束了英国156年的殖民统治。
这在我国是天大的喜事,国际上也炸开了锅。
不过在英国,尤其是军方内部,有不少人心里犯嘀咕:香港这么重要的地方,为啥要还回去?
到了2000年,一次军方会议上,一个年轻军官忍不住把这疑问抛了出来,结果一位老资格的上将一句话,直接让全场安静下来。

香港这块地,从古至今都是我国的领土,证据多得数不过来——从秦汉时期的地图,到明清的官方记录,香港一直是岭南地区的一部分。
可到了19世纪,英国靠着坚船利炮,硬生生从我国手里抢走了这块宝地。
1839年,清政府禁烟,英国不乐意了,觉得这断了他们的财路。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打赢后逼着清政府签了《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又趁火打劫,签了《北京条约》,拿下九龙半岛南部。

到了1898年,清政府彻底不行了,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了新界99年。
这三个条约,历史上统称“不平等条约”,全都是枪口下的交易,没一个是公平自愿的。
所以,香港被英国占了150多年,表面上是“合法租借”,其实就是赤裸裸的侵略。
英国靠着香港这个港口,赚了无数好处,还把它当成控制东亚的战略跳板。可对我国人来说,这段历史就是屈辱的象征,香港回归的心思从来没断过。

香港回归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背后是几十年的博弈。
关键转折点出现在1982年,撒切尔夫人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手里攥着“不平等条约”这张牌,能跟我国讨价还价。
她提出,英国可以把主权还给我国,但想继续管香港的行政事务,延长英国的影响力。
我国直接把话挑明了:“香港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主权和治权都得回来,一个都不能少。1997年是个期限,到时候不回来我们就自己收。”

这话说得硬气,底气来自我国当时的决心和实力。
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开始起飞,国力今非昔比,不怕跟英国硬碰硬。
二来,香港对我国的意义太大了,不光是经济价值,还有民族尊严。香港不回来,我国就没法真正站起来。

撒切尔夫人碰壁之后,英国明白硬来不行,只能坐下来谈。
中英两国展开了22轮谈判,焦点就是香港的前途。英国起初还想玩花样,比如提出“主权换治权”,或者让香港变成“英联邦成员”。
但我国态度很明确:主权和治权必须一起拿回来,香港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保留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谈判过程可不轻松,英国这边老想着多占点便宜,我国这边寸土不让。

最终,1984年12月19日,两国签了《中英联合声明》。声明里写得明白: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正式移交我国,英国得完全撤出去。这份文件是国际法认可的,英国没法反悔。
签字那天,撒切尔夫人脸色不太好看,但也没辙。
毕竟,国际形势变了,英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日不落帝国”,没能力跟我国对着干。而我国这边,签完声明就等于拿回了主动权,香港回归正式进入倒计时。

《中英联合声明》签了,香港回归定了,但英国国内的争议没停过。尤其是军方,有些人觉得香港是块宝地,放手太可惜。香港地理位置绝佳,扼守珠江三角洲,是亚洲的贸易枢纽。
英国在香港驻军多年,把它当成了军事和情报的前哨。不少军官觉得,丢了香港,英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就彻底没了。
到了2000年,一次军方内部会议上,这种情绪爆发了。

一个年轻军官站起来问:“香港对英国这么重要,为啥要还给中国?”
就在这时候,一位资深上将站出来说了句话,直接把全场镇住了。
他说:“我们归还香港,不是因为我们想,而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我国的崛起挡不住,英国没能力在亚洲撑下去。还香港是聪明选择,免得打一场赢不了的仗。”

他点出了国际政治的真相——实力决定一切,20世纪下半叶,英国的日子不好过了。二战把英国打得元气大伤,经济一蹶不振,殖民地一个接一个独立。到80年代,英国连维持本土经济都费劲,更别说在亚洲搞军事对抗了。
反过来看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太快。我国经济翻了好几番,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实力也突飞猛进,海军开始走向深蓝。
香港就在我国家门口,英国要是赖着不走,我国完全有能力自己拿回来。到时候打起来,英国不光输得惨,还会丢尽脸面。

上将看得很明白:与其死撑着丢人现眼,不如体面退出。归还香港不是英国心甘情愿,而是形势逼人。国际政治从来不讲感情,只看谁拳头硬。我国拳头硬了,英国只能认。
除了实力对比,香港回归还有一层更深的意义——历史正义。
香港被英国占了那么多年,靠的是不平等条约。这种条约在国际法里根本站不住脚,因为它是武力胁迫下的产物。

20世纪后,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民族自决和领土主权,不平等条约的合法性早就被否定了。
英国政府心里也清楚,香港这事儿在道义上说不过去。归还香港时,他们公开表示尊重我国的领土主权,等于承认了当年的侵略不对。
对我国来说,拿回香港不光是领土完整的问题,更是洗刷百年耻辱的象征。从1842年《南京条约》到1997年回归,整整155年,我国终于把丢的东西拿回来了。

香港回归后,走上了“一国两制”的路子。经济上,香港还是那个国际金融中心,生活方式也没大变。
如今,香港回归20多年了,风风雨雨没少经历,但它终究是我国的一部分。
那位上将的话,不光让当年的军官们哑口无言,也给后人留了个教训:国强则地归,国弱则地失。历史就是这么实在。
参考资料
1997年香港回归:查尔斯愁眉苦脸演讲超时,彭定康3个女儿都哭了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