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发展的滚滚浪潮中,两岸交流的热度持续攀升,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十年来,台湾同胞奔赴大陆的足迹越来越频繁,往来人次从数十万一路跃升至千万之巨,其中长期扎根大陆生活的台湾商人及家属,占比竟达到台湾总人口的 6.5%。这些实打实的数据,就像一条条坚韧的纽带,将两岸紧紧相连,也清晰地表明大陆在经济发展、生活机遇等层面,对台湾同胞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然而,现实却充满荒诞与讽刺。在如此紧密的互动之下,台湾社会内部竟流传着一大堆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谬言论和对大陆无知。“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大陆城市都是土房”“大陆人只能吃田鼠”…… 这些无厘头的说法,简直是对基本常识的公然践踏,也无疑是台湾政客和媒体恶意歪曲、肆意造谣的铁证。这一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大陆的形象,更深刻地反映出台湾社会在信息认知与判断上的严重扭曲,宛如一场可怕的认知灾难。

两岸开放往来已经有38年,两岸交流从无到有,经济、文化、社会联系不断加强,至今已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看看 近十年(2014 - 2024 )两岸往来的数据,2014 年,台湾同胞赴大陆人次为 536.6 万,2015 年约 543 万,2016 年达到 573 万,到了 2017 年,这个数字如同火箭般蹿升,突破千万大关,达到 1174.57 万,2019 年更是进一步增长至 1227.8 万。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台湾同胞用脚做出的选择,他们纷纷奔赴大陆,在这里追逐梦想、开拓事业版图,寻求更美好的生活。哪怕是在疫情肆虐、两岸关系紧张的艰难时期,2020 - 2022 年两岸往来人次锐减至每年不足 20 万,但到了 2023 年和 2024 年,台湾同胞赴大陆的热情又迅速反弹,不仅数量大幅回升,增长速度更是惊人。
可令人气愤的是,面对如此铁证如山的数据,台湾部分媒体和社会群体却依旧冥顽不灵,继续传播着与现实严重脱节的虚假信息,妄图用这些谎言勾勒出一个贫穷落后的大陆形象。难道那些频繁往来两岸的台湾同胞,都是睁眼瞎,对自己亲眼所见的大陆繁荣视而不见?难道长期在大陆安居乐业的台湾人,都在故意隐瞒真相,让台湾民众永远活在虚假的幻觉之中?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台湾社会在信息筛选和认知判断上,已经出现了一道深不见底的断层,而且这道断层还在不断扩大。何况互联网已经突破了海峡的距离,通过社交平台也会对大陆发展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二、政治操弄与媒体偏见狼狈为奸回溯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台湾社会对大陆的偏见和误解,早在政治对立和意识形态激烈对抗的时期,就已深深地扎根在部分人的心中。随着两岸关系进入相对低谷期,台湾的一些政客和媒体,为了维护自身摇摇欲坠的立场,不惜毫无底线地采用夸大其词、歪曲事实的报道手段,将大陆描绘成一个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生活困苦的人间炼狱。
事实上,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到,大陆在经济建设、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代化大都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突破创新,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异。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前来大陆投资兴业、工作生活。但台湾部分媒体却像一群固步自封的守旧者,死死抱住陈旧的叙事模式不放,刻意淡化大陆的发展成就,甚至抓住个别零散的负面事件大做文章,肆意夸大渲染,极力营造出大陆贫困落后、资源短缺的假象,以此误导民众对大陆的正确判断。
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历史遗留的政治对立因素,也与当下台湾媒体生态的现实问题紧密相关。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部分媒体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或者迎合某些政治势力,早已抛弃了新闻媒体应有的客观、公正和真实。他们在信息采集与报道过程中,往往走马观花、浮于表面,缺乏深入调查和实地体验,轻易就被单一声音和局部现象所迷惑。再加上别有用心的政治宣传引导,最终形成了一层厚厚的 “认知泡沫”,将台湾民众与真实的大陆隔绝开来。即便一些台湾同胞多次到访大陆,亲身感受过大陆的巨大变化,也难以突破这层泡沫,对大陆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
三、真实声音的 “断头路”令人费解的是,许多在大陆生活多年、亲眼见证大陆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巨大变迁的台湾同胞,回到台湾后,却依旧被充满偏见和谎言的信息所包围,仿佛之前的亲身经历都成了一场空。这背后,信息不对称和认知选择性这两大 “元凶” 起到了关键作用。
先看信息不对称,由于两岸长期以来在政治制度、媒体环境和信息流通渠道上存在巨大差异,大陆信息发布渠道多元且开放,各种信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台湾某些媒体却深陷特定政治氛围和商业利益的泥沼,无法自拔。在台湾,一些媒体为了迎合特定政治立场或市场需求,就像戴着有色眼镜的偏执狂,只愿意报道那些符合自己预设立场的内容,对大陆的整体发展和真实情况避而不谈,甚至故意歪曲。这样一来,即便台湾民众有过赴大陆的亲身经历,回到台湾后也很容易被铺天盖地的片面信息所左右,从而对大陆形成一种刻板、错误的印象。
再看认知选择性,每个人在接收信息时,都会不自觉地倾向于认同和记住符合自己预设观念的内容,这是人性的弱点。而台湾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大陆的负面印象和政治标签,就像一个个顽固的枷锁,使得部分人对有关大陆的正面报道产生本能的抵触情绪,甚至将其视为 “宣传噱头”,不屑一顾。这种选择性认知进一步加深了错误观念的固化,让那些基于真实体验的声音在舆论场上难以发出,更难以占据上风。
四、重重阻碍下的信息 “囚牢”有人或许会质疑,那些长期在大陆生活的台湾人是不是故意隐瞒大陆的真实情况,不向台湾民众传递大陆的真实面貌?这种猜测简直荒谬至极!事实上,大多数在大陆生活的台湾人,都深切了解大陆的巨大变化与进步,他们通过亲身经历、企业经营和日常生活,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大陆的发展成果赞不绝口。
然而,他们的信息传播之路却布满荆棘,困难重重。一方面,他们在大陆所处的信息环境与台湾媒体的报道机制截然不同,就像两个平行世界,难以产生有效的连接。另一方面,台湾主流媒体对大陆报道的选择性放大与过滤,简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他们只愿意传播那些能够抹黑大陆、制造对立的信息,而对客观、真实的信息进行无情的压制,使其很难获得足够的曝光机会。
此外,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 “回音室效应” 也加剧了这一困境。不同政治立场和社会认知的人群,往往聚集在各自的信息圈子里,相互印证彼此的观点,导致信息单向流动且封闭。即便在大陆生活的台湾人努力传播真实情况,也很难打破这种信息壁垒,让更多台湾民众了解到大陆的真实面貌,从而使得误导性的谣言得以长期肆意传播,在台湾社会中横行无忌。
五、以理性跨越认知鸿沟当下台湾社会中充斥的种种谎言,已经不仅仅是对大陆的恶意诋毁,更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和畏惧,是某些人妄图维持自身私利的手段。要打破这一困局,实现两岸真正的沟通与理解,就必须直面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台湾媒体必须深刻反思自身的报道准则和选材标准,彻底摒弃一味迎合政治立场的偏颇报道方式。新闻媒体的职责是传播真相,而不是制造谣言和偏见。他们应以事实为依据,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呈现大陆的真实发展,让台湾民众能够通过他们的报道,看到一个真实、多元、充满活力的大陆。只有这样,才能为台湾民众提供正确的信息导向,帮助他们构建起对大陆正确的认知图景。
两岸社会各界应积极搭建更多、更广泛的民间和官方互动平台,加强沟通与交流。要打破因媒体误导而形成的信息孤岛,让两岸同胞能够在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增进彼此的感情。对于长期在大陆生活的台湾同胞,应给予更多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能够将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分享给台湾民众,让更多人了解大陆在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每一位台湾民众都应主动提升自身的信息甄别能力和批判思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不被片面信息所左右。拒绝盲目接受单一、偏颇的信息来源,以理性的态度去审视每一条关于大陆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穿透重重迷雾,看清大陆真实而充满活力的发展态势。
结语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这是无法改变的历史事实。大陆的繁荣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任何企图用虚假信息构筑谎言的行为,都只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面对台湾媒体的不实言论,我们应以事实为依据,以理性为武器,勇敢地揭开谎言的面纱,让真实的大陆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让两岸同胞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迎接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否则,那些被谎言蒙蔽双眼的人,终将在自我封闭中,与时代的发展机遇擦肩而过,沦为历史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