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洛阳时,陈赓麾下10个旅的旅长都是谁?55年授什么军衔?

北风得失 2025-04-16 11:02:22

【前言】

1948年3月,豫西那片土地上,早春时节还带着几分寒意,但一场将扭转中原战场局势的大战正悄悄逼近。洛阳,这座拥有三千年悠久历史、曾经辉煌过十三朝的古都,此时成了国共两党激烈争夺的关键地点。陈赓大将军带着他的陈谢兵团,也就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第4、9纵队,再加上西北民主联军的第38军,像猛虎下山一样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经过五天五夜的浴血奋战,他们成功歼灭了敌军两万多人,还活捉了国民党青年军206师的师长邱行湘。在那场激烈的战斗中,陈赓手下的十位旅级指挥官都各显神通,大放异彩。说到这十位指挥官,他们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什么军衔呢?

【第4纵队四大主攻旅】

周希汉,这位来自湖北麻城的军事奇才,在洛阳战役里想出了个新招。他带着第13旅的38团,扮成国民党败军,趁着黑夜摸上了西关的高地。他们用上缴来的12门美式榴弹炮,硬生生在城墙上炸开了个大口子。到了1950年,周希汉成了海军参谋长,他又琢磨出一套新战术,在万山群岛的海战里头,一口气打下了3艘蒋介石的军舰。还有件大家不咋知道的事儿,这位原本是陆军出身的将领,还亲自开着渔船去琼州海峡测了水文数据。

李成芳,那可是跟周希汉齐名的人物,他是第11旅的旅长。他有一套自己的打法,把“老战术”给改良了:找些八仙桌,裹上湿棉被,做成能动的掩护体,士兵们躲在里面推着走。这样一来,在洛阳东门那场硬仗里,他们的伤亡人数直接少了六成。到了洛阳西门,他又来了个新招,叫做“快速突袭”,只用了12个小时,就把敌人费老大劲建的发电厂防线给端了。到了1949年,李成芳升官了,成了四兵团14军的军长。他又搞了个“强渡赣江”的大动作,让部队顺顺利利地过了江。授衔那会儿,为啥他能拿上二级解放勋章?还不是因为在西南剿匪时,他带着部队干掉了国民党剩下的4.2万武装分子。

陈康,他是第13旅的领头人,同时也是个爆破高手。在洛阳那场大战里,他想出了个新招,就是用3000公斤的炸药,准准地把南城墙给炸开了。他还带着队伍绕到敌人后面,把洛阳和郑州之间的铁路给切断了。他这招战术,后来还被写进了野战军的训练书里。到了1949年的上海战役,他又指挥工兵在苏州河上搭起了十座浮桥,这可是个不小的工程壮举,大家都叫它“浮桥奇迹”。他编的《工程兵打仗小册子》,现在军校里还在用呢。

刘金轩,这位来自湖南的第十二旅旅长,他的打仗招数真是绝了。洛阳战役那会儿,他带着部队不分白天黑夜地猛攻西工兵营,故意弄出个大动静,像是主攻方向在那儿,引得敌军两个团前来支援。他有套自己的打法,白天就派小股部队去骚扰,到了晚上,再把兵力集中起来突袭,就这样把敌军拖住了整整48小时。后来,到了1955年,他当上了陕南军区司令员,还被授予了中将的军衔。他琢磨出的那套打法,成了剿匪时候的好榜样。

【二、第9纵队攻坚集群】

蔡将军在国军P-51战机猛烈空袭下,他想了个法子来防空:把高射机枪放到了洛阳老城那个大钟楼上,轻机枪小组呢,就悄悄藏在老百姓家的房顶上,步枪手们则散开在街巷里,这样火力就能交叉覆盖了。在那场战斗中,他们打下了2架敌机,还打伤了5架,这可是解放军在城市里搞防空作战的头一回。后来,这位55年被授予少将的人,还帮忙建起了北京军区的防空军,他琢磨出来的那个“招数”,成了咱们国家防空的重要基础。

向守志,那时候是第26旅的旅长,在攻打洛阳西门时,他想了个新招儿:把12门野炮拆开,用骡马驮着靠近城墙,到了大概800米的地方再组装起来。等总攻的时候,一下子开炮,在150米宽的地方丢了1.2吨的钢铁过去。这个人啊,后来成了导弹部队的元老。1955年的时候,他只拿了个少将的衔,但他搞的那次“导弹试射”特别成功,所以到了1988年,他就升成了上将。

崔建功,他是第27旅的一把手,也就是旅长。

爆破小组在西门成功炸出了一个三米的通道后,崔建功立刻指挥三个突击连冲上去展开行动。他想出了个好办法:工兵紧跟步兵后面,继续把缺口扩大,同时,医护队也分批往前靠,建立救护点。这样一来,部队冲进去的速度快了两倍。这位来自昆明军区的参谋长,在1955年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他写的那本《城市攻坚战术十二条》,到现在都还是军校里重要的教学资料。

【三、第38军与配属部队】

张复振,十七师的领头人,他的转变之路真可谓传奇。这个早年出身西北军的将领,在洛阳那场大战里,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工程本领。他亲手指挥建起了能走坦克的洛河浮桥,那叫一个厉害。更绝的是,他琢磨出一套新法子,把舟桥拆成一个个标准的小零件,这样一来,搭建速度嗖嗖地提升了三倍。后来到了1955年,张复振又挑起了玉门油田总指挥的大梁,因为这份功劳,他还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他在油田上搞的那个“新花样”,直接让油田的产量噌噌地往上涨,翻了一倍都不止。

杨健,身为第55师的领头人,他在豫西地区搞牵制战那会儿,用的法子真挺绝:每个连都整了个快板小队,把打胜仗的好消息编成好念的顺口溜,到处传唱。虽说1955年他只被评上了大校,但他在洛阳步兵学校搞的教育改革,那影响可大了,硬是培养出了12位开国将才。

查玉升,他是第22旅的领头人,在太行山那场激烈的阻击战里,他有新招。他把老一套的游击打法进行了改良:拉上电话线,把地雷串起来,搞了个“连环雷”;还拿冷枪冷炮,来了个“暗中突袭”。这位在55年就被封为少将的军人,后来做到了昆明军区副司令的位置。他琢磨出的那套“新点子”,在对付越南的战斗中,可是发挥了大作用。

【结语】

四位中将都是从主攻部队里出来的:周希汉和李成芳负责带领关键性的冲锋,刘金轩的任务是进行战略上的迷惑敌人,陈康则管着阻断敌人的行动。在五位少将里头,向守志和崔建功是技术兵种的头儿,张复振显示出了统战的重要性,查玉升则是游击战的代表人物。那位唯一的大校杨健,因为做的是特殊的政工工作,所以晋升的事儿先放一放。还有十位旅长,他们之中出了七位将军,这可真是陈赓兵团战斗力强的体现。他们在洛阳战役时就开始显现威力,到了淮海战役时更是达到了顶峰。

6 阅读:5070
评论列表
  • 2025-04-16 22:46

    跟着校长最少都是中将还有可能成为2级和1级上将

北风得失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