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经过多次畅谈,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同意回到大陆,中央在考虑接机人选时,周总理想到了张云逸将军。
理由也很简单,用毛主席评价他的话说就是“共产党能对国民党将领说话的人不多,张云逸是其一”。
张云逸将军和李宗仁打了半生交道,两人分分合合,数度交手,贯穿了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各个阶段。
当张将军来到总理办公室,得知中央派自己迎接这位“老朋友”,一时间思绪万千,沉默良久。
最终,张将军告诉总理,从个人角度,他并不想迎接李宗仁,但是既然是组织安排,他便服从中央的决定。
那么,张云逸将军为何不想见李宗仁,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
大革命前后的张云逸和李宗仁
张云逸和李宗仁的交情最早可以追溯到大革命以前,他们之间的故事,足以涵盖了一个时代缩影。
张云逸,海南文昌人,自幼家贫,高校毕业后,便去了广州谋生,适逢广东陆军小学招生,便进入军队,后加入同盟会,追随孙先生闹革命。
辛亥革命后,张云逸进入了陈炯明部队很快就升任为营长,后陈炯明背叛了孙先生,张云逸一怒之下离开部队进入政界,担任揭阳县县长。
其后,张云逸不愿和旧势力同流合污,被多方排挤,最终卸任重回军队,当时国共两党开始了合作,张云逸就此进入北伐军,并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而此时的李宗仁也在北伐军中。
李宗仁也是同盟会员,在参加护国战争后后,升任为营长,其后参与了讨伐陈炯明,并在1924年平息了广西的战乱,统一了桂系。
在北伐中,李、张二人曾多次配合作战,从而惺惺相惜,可随着蒋介石背叛革命,李宗仁为虎作伥,两人便分道扬镳。
其后,张云逸和邓公等人,利用蒋桂军阀战争后的权利空窗期,率军进入广西,可随着李宗仁、白崇禧卷土重来,我军不得已退出南宁,张云逸和李宗仁首次兵戎相见。
此后,李宗仁等广西军阀便走在了“剿共”的路上,张云逸的军队几次险死还生,他率领的红七军从一万余人减至不到四千人。
抗日战争中的张、李二人西安事变后,中央派遣张云逸前往广西与桂军谈判,开展统战工作,这是李宗仁和张云逸第一次见面。
李宗仁对久闻其名的张云逸十分热情,他们和四川的代表共商大计。两个月后,桂、川两方和我党共同拟定了联合抗日的基本纲领,其后双方倾力合作,在抗日战场上配合默契。
可惜双方合作的蜜月期并不长久,从1940年开始,李宗仁配合蒋介石参加了第二次“反共”,李宗仁还被任命为剿灭新四军的总司令。皖南事变后,李宗仁等桂系军阀更是加紧了对我党进步群众的捕杀,这个过程直接延续到1942年。
相逢一笑泯恩仇在抗战以后,蒋介石在国党政治上已经没有对手,这一时期的李宗仁与老蒋一起发动内战,但是其内部的腐败以及经济政策上的失利,导致国民党的军队一溃千里。
这时候美国人已经对老蒋丧失信心,准备扶持李宗仁成为自己的代言人,李宗仁的政治生涯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期”。
可惜大势已去,李宗仁希望和我党进行和平谈判,但是在老蒋的多方阻挠下,最终谈判破裂,老蒋重新上台,李宗仁只能流亡海外。
此时的张云逸正率领解放军,重返广西。经过的一年多血战,国民党残部和地方土匪被肃清,1951年5月,人民恢复生产,剿匪任务完成。
建国后的大授衔中,张云逸将军被授予大将军衔,虽然其身居高位,但是不忘初心,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至于李宗仁,在美国过的并不习惯,总想回国。期间,还未来回国他还来了一波“投石问路”——把自己收藏的藏画(花费11万多美元购买)运到香港,周总理知悉后派人接洽,殊料其中赝品居多,打算给他3万美元,并告知毛主席。而毛主席知悉后让李先念提出12万美元给付,李宗仁对此的答复是“"共产党不简单,是识货的”。
最终经过多次斡旋,李宗仁决定抛开党派成见,回到大陆,落叶归根。
1965年7月,在外漂泊16年的李宗仁终于回到了祖国,中央委派与他数度交手的张云逸去接机。
张云逸将军虽然心中颇有怨言,但是仍坚定执行中央的决议,接机现场两位老人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其后,他们一起品尝咖啡,畅谈往事,李宗仁向张云逸将军表示了歉意,两位老对手,就此握手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