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年前中国与俄罗斯割席……想想都后怕

亿点见闻 2025-03-22 14:20:48

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冲突震惊了世界,俄乌之间的紧张局势迅速升级,国际社会对此反应不一。在这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中国选择了保持中立,没有盲目跟风西方国家的立场,而是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局势的深刻洞察,做出了明智的决策。

当时,西方国家几乎一致将俄罗斯定性为“侵略者”,并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上对俄进行谴责。然而,中国并未随波逐流,而是坚持称其为“俄乌冲突”,避免了对任何一方进行直接的道德评判。这一立场,在当时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强烈不满,甚至有人指责中国“暗挺”俄罗斯。在国内,舆论场上也出现了严重的分化,“挺乌”与“挺俄”的声音此起彼伏,不少中国人认为中国未能站在所谓的“正义立场”上反对俄罗斯,是“与人类文明主流”为敌。

然而,回望这三年的历程,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当时中国真的如西方所愿,公开站到俄罗斯的反面,甚至参与制裁、断绝经贸往来,我们的处境又会如何?恐怕,用“危险”一词来形容并不为过。事实上,近年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种种打压和杯葛,已经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国际关系的复杂与严峻。

更为深远的是,如果中国当时选择站在西方一边,那么今天可能会面临美俄联手对付中国的局面。这并非危言耸听,早在多年前,美国就有学者提出,为了应对亚洲的崛起,美国应改变与俄罗斯的关系,选择与其合作。而近年来,特朗普政府推动俄乌冲突结束和与俄罗斯接近的动向,更是让人不禁担忧这一假设是否正在成为现实。

幸运的是,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外交选择是清醒而明智的。我们深知,在国际关系中,利害往往比是非更为重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首先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利益,那么奢谈道义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面对俄乌冲突这样的复杂局势时,中国选择了保持中立,既没有盲目跟风西方国家的立场,也没有因为国内舆论的压力而做出草率的决策。

这一立场的选择,并非基于国家机会主义,而是基于对中国自身利益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局势的准确把握。我们明白,俄乌冲突的本质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对立,而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正面临着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联合敌对者来反对友好合作国家。相反,我们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来处理国际关系。

此外,中国也看到了广大南方国家对俄乌冲突持中立态度的背后所隐藏的对美国霸权秩序和西方国家主导地位的不满。这种强大的国际思潮,为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我们深知,只有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支持和理解。

回顾这三年的历程,我们不禁为中国的明智选择而感到庆幸。正是因为我们没有盲目跟风西方国家的立场,才能够在今天保持中俄之间的稳定战略关系。这种关系,不仅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0 阅读:41

亿点见闻

简介:亿点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