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人著眼到青衫”一章中,孙道长已经明确要独自出门远游一趟,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单挑,目标自然是白玉京中的道老二,昔日师弟黄柑、师侄宋茅庐之仇,若是没有跻身十四境尚且还能忍耐一二,如今则是无需等待,同境,当有所为,一去不回?那便一去不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旦孙道长抵达白玉京,一场问剑,在所难免,既分高下,也决生死,最后关头,道祖会不会出手?
孙道长的师父清源道长是很少提及的人物,但是,能同时收下孙道长、王孙、黄柑等一众弟子,足以可见其绝非凡俗之辈。昔日,孙道长创建玄都观之时,道祖也曾到场,为了不喧宾夺主隐藏身份一直到最后喝了一杯酒才离去。或许道祖是看重孙道长这个后辈,也可能是与孙道长的师父有情谊,甚至可能就是当初跟随人间第一位修道之人的那一拨人。
黄柑天纵奇才,若是让他试验,以化外天魔对付化外天魔未尝不是解决之道,然而,终究是涉及到了禁忌,危害深远,招来杀生之祸;宋茅庐作为黄柑的弟子,横空出世,一人就拢起白玉京之外将近六成的道门实力,永州平仓一役却宁肯身死道消,也不愿苟延残喘去烟霞洞。
这两笔血仇,孙道长不敢忘,偌大一座玄都观都未能保护好两人,再多的苦衷,却也算不上什么理由。他不怕死,却担心死不足惜,心中一股千年积郁之气,死也吐不得,唯恐死不瞑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不是没想过直接出剑,既然一只脚已经踩在门槛上,那就抬起另一只脚,道老大的登门做客阻拦了他,玄都观的香火,白玉京的大道,成了他的顾虑,更何况,道老大便如同浩然天下的礼圣,道德确实令人信服。
将太白借出,帮浩然天下得到一位人间最得意,孙道长落得一个畏首畏尾、不敢凭太白入十四问剑道老二的“外界传闻”,他无所谓,或许他也知晓,以仙剑入十四,终究敌不过余斗,而以自身成就十四境剑修才有机会试一试。
更何况,借太白,得白也人情,玄都观之香火自有护道者,他这是在为身后事作打算。
青冥十四州,一州只能支撑一位十四境,孙道长先破境,占据先机,等于是将后来者的路堵死。师姐王孙,天资比他更甚,师弟师侄,玄都观总要有一个人为他们向余斗讨个公道,那么,这个人也只能是他,王孙入十四是早晚的事,他不让道,谁让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是道门剑修一脉的老祖,剑修行事,率性而为,同境之争,他做不到携手围攻,况且,玄都观并非不满白玉京,而是与余斗有仇,这一点,他分得清,实属不愿因一家之事而掀起天下战乱,生灵涂炭,其实也算是为玄都观留一条后路。
道祖肯定知晓孙道长的打算,恰恰正是因为如此,他不会插手,就像孙道长说的“道祖吃饱了撑着掺和这些芝麻绿豆事作甚?”余斗也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又何须道祖出手?
郑居中准备兑子道老大,终究还是寇名未在全盛时期,道祖对这个首徒寄予厚望,自然不会让郑居中毁其大道。
虽说倾向于道祖不会出手,但是,一旦孙道长与余斗决生死,白玉京势必会破损,后患无穷,那“一小撮”不服管的修士一个个憋了千年数千年的,要是没了约束,道祖又不在,还不知会如何无法无天,横行无忌。(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佛祖能走一趟剑气长城,给陈清都转世的机会,那么道祖真会看着孙道长身死道消?身穿羽衣,背负道藏,坐镇白玉京的余斗太强,连礼圣也自认打不过,孙道长才入十四境,成为十四境剑修又如何能胜?
[得瑟][得瑟][得瑟]落魄山小龙王,还没有摸和尚头,合道契机还差点。。。。都不许走
没个十年八年的看不到结局
道老二真无敌十五镜以下无敌手。
什么?礼圣居然打不过道老二?
风潇潇兮易水寒,孙道长大概率是求仁得仁。不过,也能不排除陈平安与陈丛合体飞升,文圣首尾两弟子出面和稀泥,保全孙怀中。
我记得礼圣说过,自己毕竟年纪大点,稍微谦虚点,七三好了
在青冥天下礼圣不会输,在别的地方余斗必败。
都不知道怎么看的,在别的地方礼圣和余斗七三开,在青冥六四开。
玄都观是孙道长创建的???
要是十四境仙剑在手,至少让余斗躺着错过三教祖师散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