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完《棋士》大结局,我对着黑下去的屏幕发呆了整整十分钟,原以为会是"恶有恶报"的爽快结局,没想到每个角色的下场都像钝刀子割肉,让人胸口发闷。

夏生倒在血泊里时,手机屏幕还亮着刚发出的告白短信,这个跟着哥哥当劫匪、被崔业当棋子摆布的年轻人,到死都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他让我想起老家那个偷电缆的远房表哥——被抓时兜里揣着给瘫痪母亲买的止痛药,穷人的选择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选哪条路死得更慢些"的生存题。


最让人脊背发凉的是一只耳的转变,当这个被割了耳朵的"人形乞讨工具"笑着说"有钱能买命"时,弹幕都在骂他没人性,可谁记得他姑姑用一碗馊饭就把他卖给丐帮的童年?就像去年新闻里那个偷外卖的博士生,饿到极致的人,哪还有尊严可言。


崔业才是最扎心的存在,医院走廊里攥着缴费单的手在发抖,ICU的滴滴声每响一次,他的良知就崩落一块,看着他在矿洞里背着哥哥踉跄前行,我突然理解了他为什么要把所有恨意都倾注在棋盘上——现实世界从未给过这个修车工公平对弈的机会。


最讽刺的是全剧都在讲"棋局",可这些为钱奔命的人哪个不是棋子?崔伟当上棋院院长又如何?他办公室挂着的那副"观棋不语"的书法,倒像在嘲笑所有人——穷人的苦难,从来都是权贵茶余饭后的消遣。


这部剧最狠的刀,是揭开了贫穷最狰狞的真相:它不只是银行卡上的数字,是会代际遗传的诅咒,夏生哥哥为给他凑彩礼去抢劫,崔业的儿子因为用不起进口药落下残疾,这些环环相扣的悲剧,哪一桩不是困在钱眼里的人性崩塌?


想起去年在城中村见过的场景:凌晨三点的麻辣烫摊前,外卖员和陪酒女就着廉价啤酒互相倒苦水,他们何尝不知道熬夜伤身?可孩子的补习费、老家的房贷,哪个不比健康催得急?《棋士》里的每个人物,都在我们身边真实地活着。


当片尾字幕亮起"本故事纯属虚构"时,我盯着手机里刚收到的信用卡账单苦笑,在这个看病、上学、养老都要拼存款的时代,谁敢说自己不是棋盘上任人摆布的棋子?或许我们该问的不是"他们为何堕落",而是"这个社会还能给穷人留多少体面活着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