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自信满满,口出狂言的特朗普,如今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
这个被外界认为“什么都敢说”的领导人,喊了两周的高调,如今却用简短的两句话将自己完美“打脸”。
从特朗普过去的执政风格看,嘴硬几乎成了他的“标配”,不服软、不承认错误、不退让,这是他贯穿从政以来的“三不”原则,即便面对全世界的质疑,他也要用极端言论来强化自己“强硬派”的形象,他的这份自信似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尤其是在针对中国问题上。
过去两周,美国那边一边试图拉拢盟友对中国指指点点,一边企图在一些重大的领域给我国制造障碍,想方设法搞事情,但出乎意料的是,事情并没有按照特朗普团队的剧本发展,反倒让他们接连碰壁,这一状况让特朗普的处境愈发尴尬,而他的政绩光环在国内选民心中的分量。
也随着一系列失败操作亮起了红灯,终于,在悬而未决的压力之下,特朗普在最近一次讲话中提出了“两句话”,乍听似乎平淡无奇,但细细琢磨却透露出他不得不“服软”的意味,内容很简单,无非是“愿意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以及“希望两国找到共识”。
听起来像话中带话,但这岂不正是他对我国低头的最好例证?为什么说在这个时候听到特朗普的两句话,显得格外有意思呢?大家别忘了,美国之前可是各种掰扯着我们不放,这种博弈,以往都是美国单方面蛮横无理的“大秀”,即使面对舆论批评。
特朗普也能一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范儿,根本不怕得罪人,现在他却敞开了“谈判”的姿态,这一转变,似乎早已埋下伏笔,近期,我们一方面看到了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同时也注意到,美国国内正陷入多重压力,经济复苏滞后、通胀压力飙升、内部党派斗争持续。
甚至特朗普昔日的铁杆盟友也开始隐隐对其执政风格提出质疑,加上我国实力稳步上升、国际地位日益突出,一些国家的选择与立场也正在悄悄偏向对我们更友好的一面,在这种形势下,特朗普的倔强只会让美国陷入更深的孤立之中。
此外,他的执政团队显然也没有了当初“猛虎下山”的气势,不论是放出狠话,试图直接对我们开炮,还是夸张地将自身停滞不前的问题归咎于外界,他们的手段早已显得囊中羞涩,值得玩味的是,经济数据和现实问题终究不会撒谎,我们的沉稳缓慢却精准出击的反应。
最终把特朗普的“空中楼阁”摆到了阳光下,而这,才是他逐渐软化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承认,这次事件的背后离不开中国的智慧,从头到尾,我们的态度始终如一,既没有妄下决策,也没有被舆论和压力裹挟,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了美国掷地有声的回击。
在特朗普刚搞事的时候,不少人都在担心,我们会不会挑起反击过度,毕竟面对这种毫无道理的挑衅,谁都会觉得一肚子火,但是该怎么做得合理、得体,又有分寸,才是智慧的体现,我国充分展现了一个大国应有的风度和格局,无论是从言辞上还是行动上,都保持了从容和克制。
让特朗普“心塞”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教科书般的应对方式,无疑给特朗普上了一堂“外交课”,你可以大声嚷嚷,但别指望别人会被你的虚张声势吓到,相反的,我们的从容和实际行动,恰恰让对方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威慑力,现在,特朗普终于有了不得不改变态度的理由。
而表面上的“不甘”和实际的“服软”,正是这一切的最终体现,回到特朗普的这“两句话”上来看,它究竟传递了什么信号?在我看来,有三个层面的解读值得注意,第一是美国试图为自己找台阶下,既然明摆着硬碰硬也不是解决问题的路子,特朗普不得不为自己的鲁莽画个句号。
这种对话姿态,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们在“为和平方回调”做准备,第二,对我们能力的变相认可,明里暗里,特朗普的话其实也承认了我国在关键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尤其是双边关系多层交错之下,美国没办法轻易切割开彼此的利益,最后是后续战争或许更加精细,但并非全面撤退。
在一定程度上,特朗普的这一表态也可能是缓兵之计,试图用和缓姿态来换取其他筹码,我们同样不能掉以轻心,特朗普的转态不仅是一场短期对抗的结果,更是全球格局正在重新调整的缩影,它表明了一个趋势,那就是,中国已经不是过去任人摆布的角色。
也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噪音所扰乱,我们不仅用稳扎稳打的表现在各个领域树立了信心,也通过这一次次磨练,凸显了中国智慧和话语权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看似波澜不惊的背后,其实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最佳注脚,一个国家的民族自信和国际地位。
靠的从来都不是一时的发狠,而是长久的积累和沉淀,特朗普可以气急败坏,可以朝我们甩锅,但逃不过的是,他最终还是会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不可撼动的大国,未来的路,还会有无数风浪袭来,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已经踏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自信之路。
这次特朗普是认怂了没错,但下一次,他是不是还敢硬碰硬?这才是真正令人期待的问题,无论结果如何,中国的实力会说话,而这,才是最有分量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