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悲情的皇帝,被迫继位,在位一年终成靖康之耻(一)

笑笑依然 2025-04-01 19:56:41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这是岳飞的《满江红》里面的名句,从南宋开始,靖康耻就成为南宋人百十余年的恨难平!

就连落魄江湖的武林人士,都给他们的孩子起名,一个叫郭靖,一个叫杨康,可见这恨有多深。

在靖康耻里面,主角之一宋徽宗并没有让人感到多惋惜,在位期间声色犬马,用奸贼、贬忠良、逛青楼、玩奇石,属于典型咎由自取。

而最让人感到惋惜的,也是最悲催又最无辜的,当属第二个主角,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钦宗。

元朝名相脱脱修的《宋史》评价宋钦宗,享国日浅,而受祸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诚哉斯言也!读北宋末年的历史,一声叹息!一声叹息啊!

——关注信陵公子,聊一聊两宋时期的兴亡史。

(一)被迫上位

历史上,当皇帝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可对于宋钦宗却是一个悲剧。

1125年12月,在东宫的太子赵桓接到其父皇宋徽宗的圣旨,差点晕了过去。

圣旨写的很简单,“皇太子可继皇帝位”。

自从十五岁当太子,当了十年太子的赵桓看到这样的圣旨,没有惊喜,只有惊吓,自古以来太子就是最危险的岗位,十年的太子更是最危险中的最危险,且没有之一。

自己虽为长子,打老爹明显偏心,宠爱三子郓王赵楷,很多次都流露出废立之意,虽然最终没有被废,可这些年确实是如履薄冰,而这次会不会是又一次试探呢?

所以赵桓是坚辞不受,最后忧虑的卧床不起,当然史书上是这样说的,真卧床还是假卧床也确实难以说的清楚。

但想不到宋徽宗这次是铁了心禅位了,一边收拾行李搬出皇宫,一边再次严辞催促赵桓抓紧时间走马上任。

几番辞让之下,赵桓也知道老爹这次是真心让位了,当然也知道这并不是老爹忽然对自己爆发了亲情,最主要的原因是金兵打了过来。

金兵虽然如狼似虎,但并不是没有转机的可能,况且唾手可得的皇帝宝座很有几分诱惑,再况且圣命不可违。

在忐忑不安、在又惊又喜中,赵桓被迫上位,坐上了龙椅,在垂拱殿会见了群众。

(二)诛贬六贼

继位这一年,赵桓25岁,虽然生性柔弱,但年轻人总有几分中兴大宋的志气,改元靖康,靖康的意思就是安定、安乐的意思。

上任第一天,赵桓就通告天下,官民士绅都可以如实以密信形式向皇上提出对军国大事的意见。

很快,太学生陈东上书,“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衅。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六贼之名,从此而来,“六贼”者,就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这六个人。

六人互相勾结,排斥异己,卖官卖爵,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民间称“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这里面,蔡京、童贯大家都了解的多,蔡京这厮就是巨贪,童贯也是狼狈为奸,不多说,说两个大家不太熟悉又影响最大的。

其中一个是王黼,这个字比较难认,是浦字的繁体字。

起初,辽国使臣来东京汴梁,一般迎接的宋朝官员带着辽使绕道走,一走就是半个多月,且酒宴和犒赏都不显示奢华。

目的一是避免辽国人起贪心,二是不让他们知道到京城的直接道路,且显得宋朝疆域辽阔。

可到了王黼这里,却抛弃了这个约定成俗的做法。

宋徽宗末年时候,想着通过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为了曲迎圣意,负责边事的王黼,就直接让女真使臣从近路到京城。

从燕京到汴梁只用了七天时间,使者大多承担间谍的职责,就把这路线牢记在心,为后面金国骑兵入侵中原做了导航。

且每次设宴,王黼为了显摆,把皇家用的尚方锦绣、金玉、瑰宝摆设出来,来夸耀富有繁盛,于是更刺激了女真的侵略之心。

再说朱勔,这货比较出名的是,奉宋徽宗之命在在江南一带搜刮奇石花岗岩。

也许宋徽宗只是想要几块石头,可到朱勔这里就变了样,拆墙破屋、敲诈勒索,弄得民不聊生,

直接导致了梁山泊宋江起义与江南的方腊起义。

这六贼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也直接导致了局势的崩坏,天人人都知道他们是奸臣是乱国贼子,天下人人人得欲诛之,可这六人在宋徽宗时候一直身居高位,出将入相。

因为,他们六人是宋徽宗的挚友。

新官上任三把火,宋钦宗看着太学生陈东的上书,就决定拿这六个人开刀。

先是1125年12月,大内总管死太监李彦被赐死,随后在宋钦宗靖康元年,也就是1126年,其余5人先后伏诛。

王黼被贬到安置永州(今湖南零陵),途中被暗杀;

蔡京被贬到儋州(今海南儋县),途中病死;

梁师成被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途中被赐死;

童贯被贬于吉阳军(今海南崖县),途中赐死;

朱勔被贬于循州(今广东龙川),不久斩首处死。

扫除奸邪,朝政为之一新,天下人俯首称快。

问题是,这六个人这么快就被下课了,他们的挚友宋徽宗难道就不管吗?

答案是,宋徽宗这个时候没时间管,他正忙着跑路。

(三)一个不靠谱的爹

1126年,靖康元年,宋徽宗这一年44岁,按理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这个时候他却怂的一塌糊涂。

听闻金兵三路犯边,他吓得连干了15年的皇帝都不干了,直接辞职,怂成这样确实让人很疑惑。

毕竟干了15年皇帝啊,期间也有开辟西夏国土的战事,也有三次伐辽的经历,为啥怕成这样?

大概率是受到了大宦官童贯的影响,童贯这个人还是有能力的,尤其是在征讨西夏即河湟开边的过程中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打的西夏快要亡国。

可转折应该是在联金灭辽的时候,童贯作为北宋伐辽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被强弩之末的辽国军队按在地上摩擦,而辽国军队又在金国面前溃不成军。

从此以后,征战沙场三四十年的童贯开始畏金如虎,作为宋徽宗的心腹,童贯应该没少向宋徽宗灌输金国骑兵不可敌的思想。

这种畏金如虎的怕简直怕到骨髓,怕到什么程度呢?

1125年,金军南侵,童贯的职务是领枢密院,宣抚河北、燕山。

当时童贯在太原,听到金军犯边的消息后,打算逃回京城。太原守将张孝纯劝他说:“金人背盟,大王应号令天下兵马全力抵抗,现在弃之而去,是把河东丢给敌人啊。河东一入敌手,河北怎么办?”

童贯竟然厚颜无耻的很生气反驳:“我童贯受命为宣抚,不是来守疆土的。你定要留我,还设将帅有何用?”

张孝纯拍手叹道:“童太师一生威望甚高,事到临头却畏缩恐惧,抱头鼠窜,有何面目再见天子呢?”

于是,童贯带着在西部边境招募近万人的精锐胜捷军逃回京城,而这个时候宋钦宗已即位,下诏准备亲征,并命令童贯为东京留守。

可童贯压根没有买新皇帝的帐,反而是同宋徽宗南逃,两个怂货凑到一起了,带着近万名装备精良的卫士逃跑,让汴京恐慌的情绪到了极点。

这个时候,金兵已经渡过黄河,兵锋直指汴梁,而宋钦宗也在李纲的鼓励下,准备带着禁军御驾亲征。

而宋钦宗的亲爹在干什么呢?正在过浮桥出城。

卫士们紧随他的后面,有往桥上爬的,有抱怨的,有号哭的,生怕被丢下,果然恐惧是会传染的。

带兵善后的童贯怕走得慢,命胜捷军射箭,有一百多人中箭而死,整个京城乱成一团。

当然,宋徽宗的逃跑不叫逃跑,叫做东部巡察。摊上这么不靠谱的一个爹,宋钦宗真的是欲哭无泪,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爹,宋钦宗也没有什么办法,但对于童贯,那就不客气了。

等局势稍微安定下来,宋钦宗对童贯连续降官,谪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发配到英州(今广东英德)、吉阳军,还没到地方,宋钦宗又下诏历数他十大罪状,命监察御史张澄追上斩掉他,并将他的头带回京城悬首示众。

虽然童贯被杀了,可局势很快又恶化起来、、、、、

(注:最近写一写北宋末年的历史,从北宋神宗到南宋高宗,喜欢的朋友,可以点点赞加关注并转发)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