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便秘小粉片”,到底能不能治疗便秘,日本便秘药大盘点

雨真说品质生活 2025-04-23 09:50:4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你可能不会想到,小小一颗粉色药片,竟成了无数旅游达人和代购博主的“压箱底宝藏”。有人说它是出国必买,有人说吃一片就通畅如厕。

但真相到底是什么?这颗日本“便秘小粉片”,真的能像传说中那样,轻松解决“如厕难题”吗?

“便秘”不是小事,它真的能拖垮一个人

便秘,听起来是个不起眼的小毛病,但真正在临床上接触过的医生都知道,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远超外行人的想象。

长期便秘,不仅仅是“排便少”,还可能带来腹胀、食欲减退、焦虑、失眠,甚至痔疮和肛裂等一系列并发问题。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曾指出,全球约有14%的人长期受便秘困扰,而在中国,城市女性群体中,这一比例高达22%。便秘不仅是个身体问题,更是情绪压力和生活方式的“晴雨表”。

“小粉片”到底是什么来头?真那么神?

说回这颗火遍网络的“便秘小粉片”,它的本名其实是大正制药出品的“新ビオフェルミンS便秘药”,采用所谓“温和通便”的植物成分,比如番泻叶提取物、甘草等。主打安全、无依赖性、不腹泻,听起来几乎是梦中情药。

但作为医生,我必须泼一盆冷水。番泻叶是一种强刺激性泻药,属于蒽醌类成分,在中医中也被称为“泻下药”。

它确实能短时间内促进结肠蠕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长期使用会造成肠道对药物的依赖,甚至影响肠道神经功能。

在2020年的一项发表在《中华消化杂志》的研究中,长期使用含番泻叶的泻药者,其肠道蠕动反而会减弱,出现“越吃越便秘”的恶性循环。

我有个患者,35岁,广告公司文案,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是常态。她开始只是每次出差前吃一颗“日本小粉片”,后来发展到每周吃三次,再后来每天不吃就没法大便。等她来找我时,已经便秘5天,肚子胀得像怀孕五个月。

她的肠镜检查结果显示,结肠张力明显下降,医生判断为“药源性便秘”,也就是因为长期依赖泻药导致的肠道功能减退。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找“快速见效”的药?

很多人都问:“医生,您难道从来不推荐这些便秘药吗?” 我不能一刀切地否定所有泻药的作用,在短期、急性便秘时,这类药物的确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使用。

但问题是,很多人把它当成日常保养的“维他命”来吃,这是非常危险的误区。

在我看来,便秘更多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而不是单纯靠药解决的生理问题。吃不好、睡不好、动得少、压力大,是现代人便秘的根源。

就像我们常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肠道蠕动也不是靠一颗药就能立刻恢复的。日本便秘药的营销,把“温和”“天然”“植物”这些词玩得炉火纯青,但本质上,它依旧是一种刺激性泻药。

那些你不知道的“日本便秘药”真相

除了“便秘小粉片”,市面上还有一堆日本便秘药被炒得火热,比如:

小林制药的“便通丸”:成分里有大黄、芦荟,依旧是蒽醌类泻药,短期通便可以,但长期使用同样存在肠道黑变病的风险。

和汉便秘药:主打“汉方”,但其实成分也是以番泻叶为主,外加一些调味性药材,美其名曰“调理肠胃”,实则依旧是老套路。

再比如明治的整肠片:主打益生菌调节肠道,成分中不含刺激性泻药,这类产品倒是可以作为长期调理方案的一部分,但不能指望立竿见影。

很多人容易被“日本药师推荐”、“无副作用”、“孕妇可用”等标签迷惑,其实这些说法多数来源于商家自说自话,没有经过中国药监机构的临床验证。

你以为的“清肠养颜”,可能是慢性刺激

当代人追求“通畅”的标准,已经从“每天排便一次”变成了“必须每天早上定点如厕,感觉干净彻底”。但医学角度看,排便频率在三次到一周三次之间都属正常。关键是有没有排便困难、便秘感、排不尽的感觉。

有些人长期追求“清肠”,甚至每周定期服用泻药“清宿便”,还美其名曰“养颜排毒”,但医学并不支持这种理论。“宿便”这个词,本身并不是一个医学术语。

中华医学会肠道健康指南指出:肠道自身有排毒功能,不需要额外清洁。频繁使用泻药反而会扰乱肠道菌群,破坏正常排便节律。

如何真正解决便秘问题?

说到这,很多朋友可能会问:“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先别急着吃药,先从生活方式入手。

每天喝水1500毫升以上,特别是早上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温水,有助于胃结肠反射启动排便。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比如燕麦、糙米、红薯、绿叶菜、苹果等,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

适当运动,尤其是核心肌群的锻炼,比如快步走、仰卧起坐、普拉提等,都有助于增强肠道蠕动。

建立固定的排便时间,哪怕一开始没有便意,也要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去尝试,帮助身体建立“生物钟”。

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才考虑药物,但要首选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聚乙二醇),这类药物作用机制温和,不会刺激肠壁神经。

还有一类药物叫“促动力药”,比如鲁拉西利、普卡必利,这些药物可以增强结肠的推进功能,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我接诊过一位50多岁的退休阿姨,长期便秘20多年,吃过各种泻药,最后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培养排便反射+适度运动+短期使用乳果糖,终于实现每天自然排便。

她跟我说:“医生,我现在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拉屎,感觉人生都通了。”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药”,但每个人都需要“管住嘴、迈开腿”。

别再盲目迷信“日本小粉片”了,它不是万能钥匙。

它能解决一时的不畅,却解决不了你生活方式的混乱。

真正通畅的身体,是靠日常一点一滴的调养,而不是一颗药的奇迹。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治指南[J]. 中华消化杂志, 2023, 43(1): 25-32.[2]刘建平, 张华. 蒽醌类泻药长期使用对肠道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2, 42(5): 427-430.[3]王晓红, 李雪. 我国城市女性便秘患病率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21, 36(12): 2851-2854.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1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