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行政区长大的记忆
是烙在味蕾上的两分钱双色冰棍
是藏在紫荆山公园树梢的知了
是骑二八大杠都够不着脚蹬的小孩

那时的钱很“值钱”
八分钱能买一碗三味饭店的馄饨
一毛钱能装满满一三角桶葵花籽
连游泳池票都透着机灵劲儿——
用肥皂洗掉泳票红章晾干再用
省下的钱够买两根菠萝味汽水

学校是苹果味的
纬三路小学的果树结着酸杏子
省实验小学的操场跑过几代人
黄三小、纬五路一小、优胜路小学
这些名字像刻在梧桐树上的年轮
一圈圈缠绕着发小的嬉闹声

九十年代的风吹过花园路集贸市场
炒凉粉的香气勾住放学的孩子
泰隆蛋糕的奶油甜了谁的生日会
德蓉记和蒋记的凉面之争至今未停
连鹭鸟都带着嚣张劲儿
冷不丁把便便投进汽水瓶口

现在的行政区
法桐比水桶还粗
宏豫书店的哈利波特早被翻旧
有人守着老房子不肯搬走
“怕童年的梦醒得太快”
有人翻新了老房却翻新不了记忆

视频号里5060后聊着服务社冰棍
抖音上7080后争论凉面谁家正宗
小红书里9000后打卡梧桐树咖啡店
三代人的童年隔着屏幕击掌
原来我们都在这片树荫下
听过省博物馆喷泉的水声
看过河南影院连椅上的《泰坦尼克号》

时间把故事撒在经纬交错的路牌里
拆了的老房带不走街角的温度
消失的店铺抹不掉舌尖的记忆
那些在评论区重逢的陌生人啊
正用四千条留言织一张温柔的网
打捞着所有郑州孩子
遗落在旧时光里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