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5Ultra能否真正扛起“影像标杆”的旗帜?

影像狗汪汪 2025-04-03 22:40:18

小米15 Ultra发布已有一段时间,当行业热议逐渐回归理性,我们才将这份评测交到大家手中,并非怠慢,而是选择以更苛刻的标准重新审视这台“影像怪兽”。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带着它拍摄了尼泊尔的街道、风景、人像,长时间的深度体验,只为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当参数表的狂欢褪去,小米15 Ultra能否真正扛起“影像标杆”的旗帜?

硬件参数

当然,褪去参数的第一步是认清参数。作为2025年首款搭载“全焦段无损变焦”系统的旗舰,小米15 Ultra的硬件配置堪称激进:1英寸LYT-900主摄、2亿像素潜望长焦,小米称之为“一皇一后”。具体配置如下:

后置摄像头:

超广角等效14mm镜头,5000万像素1/2.76型JN5传感器,光圈F2.2;

广角等效23mm镜头,5000万像素1.02型LYT-900传感器,光圈F1.63,具备OIS;

中长焦等效70mm镜头,5000万像素1/2.51型IMX858传感器,光圈F1.8,具备OIS;

长焦等效95mm镜头,2亿像素1/1.4型传感器,光圈F2.6,具备OIS(普通模式下裁切至100mm);

前置摄像头:

等效21mm镜头,3200万像素1/3.14型OV32B传感器,光圈F2.2;

可以看到,小米15Ultra确实搭载了截止目前,所有手机里光学焦段最长的HP9传感器,95mm的焦段,配合F2.6的光圈,再结合2亿像素传感器的ISZ裁切变焦,单从“望远”的角度来说,确实足以在现在的手机圈里傲视群雄了。小米官方将它称之为“夜神”长焦,可以感受到这个模组的高性能和重要性。

不过作为影像媒体,我们想先聊一个问题,它够“夜神”吗?

“夜神”这一称号源于徕卡(Leica)的 NOCTILUX-M 系列镜头,其名称由拉丁语“Noct”(夜晚)与“Lux”(光)组合而成,意为“夜晚的光”。在胶片时代,受限于感光度(ISO)技术的瓶颈,提升镜头光圈成为突破夜间拍摄难题的核心手段。例如,1966年推出的初代夜神 Noctilux 50mm f/1.2,凭借f/1.2的超大光圈,成为暗光环境下的“救世主”,其名称不仅呼应功能特性,更被赋予浪漫化的技术崇拜——象征“以光征服黑暗”的摄影哲学。

随着光学技术的迭代,夜神系列的光圈值不断突破极限,如2008年的 Noctilux 50mm f/0.95,其通光量甚至超越人眼光圈极限,进一步巩固了“夜神”在专业摄影领域的传奇地位。这一命名逻辑也被其他品牌借鉴,例如尼康的Noct『大和』(58mm f/0.95)和国产众f/0.95的“夜神”镜头,均以“大光圈+暗光性能”为核心卖点,形成行业内的技术符号。

近年来,手机厂商在影像赛道的竞争中,频繁借用“夜神”这样的概念,将行业内的特定术语转化为大众化营销语言,用来形容手机影像性能的突破性进步。我们当然不是为了站在高处批判这种行为,毕竟消费者听得懂的语言那就是好的——那么这代15Ultra的影像系统实力,是否称得上是“夜神”呢?来看看实拍体验吧~相信你们就会有答案了。

使用体验

23mm广角主摄

广角摄像头就是“一皇一后”中的“皇”,配备了1.02型LYT-900传感器,传感器面积在手机中基本拉到了最高,还拥有5000万的高像素。既然是夜神,那晚上必须有强大的表现。在这样的暗光场景下,大进光量F1.63+1/20s的低速快门下,ISO依旧飙到了6400,但惊喜的是质感表现依旧非常好,并且画面中的光源和暗部阴影处都非常清晰自然。

我们放大查看,中心解析力很不错,细节清晰,而更重要的是没有明显的AI计算痕迹。并且,在1/20s的低速快门下,较为光学防抖使得画面依旧非常清晰。

我们将背后高光部分的边缘放大了看,这里是画面的边缘部分,却依旧有高质量的画质表现,并且看的出小米比较自然的处理掉了可能会出现的色散现象,使得细节相对比较干净。

室内大光比的情况下,相机应该有开启HDR,但是并非那种暴力HDR,疯狂提亮暗部压暗亮部,而是比较自然的保留了一定范围内的细节。

仔细看,窗外的建筑,右边鱼缸里面的反光细节,逆光的餐桌布和椅子腿,都得到了保留,但是没有过度HDR的边缘发光痕迹,这颗大底主摄算是在大光比场景下表现非常好了。

LYT-900的5000万高像素,即便是在1-3倍的画面范围内进行数码变焦,其画质也不会有明显损失。例如2倍状态下,46mm接近50mm的人眼视角,用来拍摄一些记录型的人文画面非常合适。

我们尝试再次放大,可以看到,即便是数码变焦之后再裁切,细节依然得到了保留,基本没有模糊和涂抹的感觉。

在手机里,这样的画质质量说一句令人安心,毫不过分吧。

在这种夜间具有灯具的、明暗反差对比的环境中,可见HDR算法相当稳定,室内高光没有过曝,甚至层次也处理得很恰当,右边暗部细节也得到了比较好地保留。5000的ISO,墙上的纹理也清晰可见,没有令人不适的涂抹感。

另外,近几年小米的手机对于夜间场景的处理相当自然,并不会暴力地去提亮画面,但是又保证画面里有尽量丰富的细节。

70mm中长焦

这颗70mm的中长焦传感器,看似默默无闻,从以往手机摄像头站位来看,甚至可能有“凑数”嫌疑。谁能想到,小米采用的是1/2.51型的IMX858,这什么概念呢?就是比iphone16e的1/2.55型主摄,再大了那么一些些的尺寸,不得不说,有点小尴尬

等效70mm的中长焦支持长焦微距,我们拍到了蜜蜂即将降落在花朵上的瞬间,可以看到蜜蜂和花朵的细节都很清晰,尤其是蜜蜂身体的纹理,微距视角结合F1.8大光圈,也实现了强烈的背景虚化效果。在使用时,发现它的对焦识别也很迅速,这样小的蜜蜂也可以轻松抓拍下来。

70mm这个焦段另一个好用之处就是人像了,拍摄人脸没有畸变,直出的色彩表现也非常好,这张照片,15Ultra在检测到人脸之后,优先照顾了面部的曝光,使得逆光的人脸也没有欠曝。

这颗长焦不愧是其他家主摄级别的了,放大来看细节也很好,脸部的彩粉颗粒和毛发丝都清清楚楚。

这颗70mm的镜头还带有近摄功能,最近对焦距离可以到10mm,小米考虑得还是非常全面,各个拍摄场景都没有落下。

100mm潜望式长焦

这颗镜头是目前最长物理焦段的HP9,2亿高像素能带来ISZ最长400mm的数码变焦,白天的解析力是最令人期待的。先来100mm潜望长焦白天室外的表现。作为这次主力升级的一颗摄像头,画质自然是满满的自信,观感清晰,没有过度的锐化,色彩也比较自然。

放大来看,亮部和暗部的细节都能保留,有意思的是,超长的焦段配合F/2.6的大光圈,背景产生了一些光学的虚化效果,如果主体更近背景更远,相信虚化效果还能更好,更有氛围感。

当然这个镜头不仅仅能望远拍特写,用来扫街等等也是非常OK的,i人扫街利器,远远的就能记录下一些生活画面,被拍摄者没有镜头压力。

顺带一说,这次小米的镜头都支持RAW格式,除了能有更大的后期空间,还支持lightroom里面的ai降噪,效果比机内降噪更好更自然。

14mm超广角

超广角镜头以满足视角需求为主,它的画质表现也同样处于旗舰水准,甚至,且支持自动对焦功能(部分手机的超广角为泛焦镜头),在大多数环境下表现良好。

放大来看,画面树枝在高光里没有特别明显的色散,虽然是最小的一颗底,但是细节依然很不错,砖墙瓦片栏杆细节丰富,色调和主摄也非常统一。

即便是夜间,这颗相对最小的底,IS0飙到了8000,画面也还算纯净,噪点涂抹得并不太影响观感。

照片景深合成

这次小米15Ultra还配备了景深合成功能,使用3倍镜头的时候,靠近拍摄主体,出现黄色图标之后就可以开启使用。

可以看到,即便是F/1.8大光圈的70mm镜头近距离拍摄,景深合成开启后,明显前后的花瓣都进入了焦内,更加清晰,背景的虚化也不受影响,和相机的对焦包围功能基本一致,机内自动合成,非常好用。

视频性能

在录像方面,这台手机最高支持4K@120fps规格,所有镜头都支持mi-log格式拍摄,且支持ACES,为专业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后期空间。我们利用各个镜头分别使用不同的调色及亮暗过欠曝来提现了其log的能力,我们认为这个在手机中已经比较突出~

整体来看,小米15 Ultra的录像性能算得上是安卓手机中的第一梯队,防抖表现还不错,各个镜头都能够稳定高帧率录制,录像的稳定性也比较不错,曾经一些安卓手机受限于ISP或编码等方面的性能,在录制诸如4K60P这样的规格时实际容易出现掉帧的情况,而现在整体已经相当稳定,没有出现掉帧现象。

色彩模式

这些样片是我们采用徕卡经典+徕卡鲜艳进行拍摄的色彩,我们觉得其实经过这么多代的演进,这代的色彩已经非常好。虽然是名叫鲜艳,但实际颜色更加偏向于油润、复古,也就是"德味"。

首先是徕卡经典,这个选择相比生动,更多的是影调上的变化,在摄影行业里我们讲影调先于色调,画面保住中间调,让暗部沉下去,让画面更加扎实更有质感。这个点其实从小米12SU就已经贯彻,到现在发展的更加平衡,他会有一点点暗角,像给画面加了个隐形的相框,让人的视线不自觉聚焦在画面视觉中心中。这种暗角不是镜头缺陷,而是特意设计的。

而徕卡鲜艳的叠加带来的是不同的感觉,在经典中,非常强调影调的冲击力,以至于大家角色色彩是偏暗的,偏低饱和度的。但是叠加上徕卡鲜艳以后,色彩上就有了更油润的变化。

它并非是简单的增加对比度和饱和度,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增强影响的色彩感知,保持相对自然的色调,避免过度渲染导致的失真。

在利用上小米的AI识别场景和多帧合成后,能够对一张照片进行分层次的处理,在景物上,红色、橙色、黄色等暖色调更加浓郁,增强视觉吸引力,天空的蓝色更深邃,同时保留渐变层次,类似于老胶片的呈现;绿色会更加具有活力但避免塑料感;遇到人物肤色时则更加注重还原真实的肤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些样张都有一个特点,温暖,却不是单纯的暖色调偏黄。这使得整个画面更接近"记忆色"而不是单纯的还原,从而唤醒大家心底对美感的记忆。当然这部分内容我们有机会单独开一篇好好聊聊,现在还是回到手机上来吧~

外观设计

在外观设计方面,小米15 Ultra背部采用了影像旗舰手机主流的“大圆”设计,我们这台是白色版本,背部为磨砂玻璃,手感相对偏细腻、表面偏光滑,如果你比较容易“手滑”的话,还是建议搭配手机壳使用,或是选择素皮/玻纤材质的“经典黑银”和“松柏绿”版本。

为了保证能够塞下强悍的影像硬件,摄像头模组部分是有点儿“激凸”了,我们实测机身和摄像头模组的总厚度达到了15.56m,算是为了极致的影像体验做出的一点妥协。

虽然是较为突出,不过现在这种方式也尽量让手感更好了,只是从观感上显得确实"影像旗舰手机"。

具体来看摄像头排布:100mm潜望式长焦被单独布置在上方,下方从左至右分别为广角主摄、70mm中长焦和超广角镜头。

屏幕整体来看观感还是比较出色的,亮度足够,色彩还原相对准确。微曲面屏设计既带来了更好的视觉感受,也可以有效减少误触和边缘画面偏绿或失真的问题。

综述

小米15 Ultra以强悍的影像硬件与成熟的软件算法,再一次展现出Ultra级影像的实力。其搭载的1型大底传感器、2亿超高像素长焦以及与徕卡联合、日益成熟老练的算法调校,结合起来给用户带来了相当专业的创作体验。

另外我们也关注到了小米推出的“小米光学模块”这样的概念产品,它也代表了小米对于手机影像发展的探索,期待未来小米能在形态上继续创新,为用户带来更高品质的手机影像体验!

0 阅读:0

影像狗汪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