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当年在准备扫六合的时候,还有两个国家勉强能够与之对抗,一个就是赵国,另一个就是楚国。战国之中很多的名将都集中在了秦国和赵国,不过秦国的将领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擅长于进攻。而赵国这边虽然有出名的将领,但大部分将领都善于防守。因为当时赵国的地形形势就是这样,恰好处在整个战国版图的中间。东边是匈奴,北边是燕国,而南边却是秦国。秦国与燕国相交甚好,并且赵国的地势复杂,非常适合打防守。无论是根据国际形势还是根据地理形势,赵国就只能适合打防守,而他们的名将也只适合打防守。也正是因为如此,赵国的防守战打得非常好,经常让秦国头疼,因为时常秦国耗费大量的兵力。
再来说说楚国,国度中有著名的项家军。特别是在项梁带领的时候,项家军的作战战绩非常可观。这个时候项羽还是一个小孩子,只不过后来整个项家军几乎都被秦国所消灭,剩下的项家军为数不多。不过尽管是这样,当时的楚国依旧强大。
随后就是赵国与秦国展开了一场历史上非常闻名的战争,也就是长平之战。事后有人会这样想,秦国和赵国都将自己的国家主力放在了这个战场,无论谁输谁赢,都会对这两个国家造成极大的损伤。如果楚国在这场大战之后站起来,有没有可能做到扫六合呢?其实是不可能的,就因为以下几点。
第一,国家体制问题。秦国能够成功扫六合不是没有原因的,国家体制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当时秦国实行的是郡县制,而楚国实行的依然是分封制。分封制会让皇帝非常不好直接管理,需要间接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楚国本身的统一就非常困难。政治交流上面非常不方便,这种国家要想统一其他小国就是无稽之谈,因为本身就是这个样子。
秦国不一样,他们实行的是郡县制,整个国家从头到尾都是秦始皇一人说了算。所以打起仗来自然也非常容易调遣军队,再说民众积极性也很高。还有一个微小的差距就是秦国在实行商鞅变法之后,个国家变成了一个战时主义国家,而当时的楚国却不是。
第二,国家内部的原因。换一句话就是说,楚国的内患非常严重。秦国在实施变法的同时,也在消灭那些老氏族的力量。所谓的老氏族,就是上一任君王留下来的大臣,这些大臣无论是辈分还是手上的权利其实都很大。自然对朝廷中的政权能够产生巨大影响,也是皇帝心目中非常忌惮的一个东西。毕竟老氏族是跟着自己父皇干下来的,想杀吧,没有什么名头,留下影响又非常大。后来借着商鞅变法索性直接削弱老氏族的权利。直到100多年以后,这种族群彻底不存在,国家测彻底变成了一个皇帝说了算的统一国家,从这一点上面其实就和楚国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第三,那就是军事力量的问题。当时的楚国虽然强大,但是比起秦国来说还是弱的很多,就算他能够在长平之战之后,能够将秦国吞并。当时的赵国可能他也拿不下来,毕竟在长平之战之后,秦国想要乘胜追击吃掉赵国,随后派出了巨大的军事力量,趁热打铁进攻赵国。后来依然没有尝到甜头,反而让秦国损失掉了大量的军队而当。楚国还没有经历过长平之战以后的秦国强大,所以连赵国都吞并不了,更不要说扫六合了。
历史原创作者 左岸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