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换了新领导,总是伴随着一阵“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改革风。这次也不例外,新任运营总监周明上任第一周,就雷厉风行地开始推进成本优化计划。他的第一个“改革”对象,居然是公司门口那位在职八年的门卫老张。
老张是个朴实的东北汉子,年近六十,退休后被公司聘为门卫。他负责的不仅是门岗登记、车辆进出,更是公司大楼的“第一面孔”。无论是客户、快递员,还是新来的实习生,他总能用一句热情的“来了啊”暖到人心。
而在公司内部,老张几乎是“活地图”。哪个部门在哪层、谁几点来、哪儿的监控坏了,他都门儿清。多年来,员工们早已把他当成公司的一份子,而不是一个外包的门卫。
但这些,在新上任的周明眼里,不过是“冗余成本”。他在会议上拍板:
“一个门卫拿8000块工资,公司可不是慈善机构。后勤岗位必须降本增效,从本月起调整为2600元,按最低标准执行。”这话一出,不少人皱起了眉头,但没人敢多说什么。
得知消息的那晚,老张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收拾了自己的小屋。第二天一早,他把辞职信送到周明桌上,简单地说:“我年纪大了,不能给公司添麻烦,还是走吧。”
周明看都没看一眼,只点点头:“好,自愿辞职,手续会处理。”
可就在老张离开的当天下午,整个公司像是被抽走了魂。快递堆在门口没人管,访客找不到人接待,员工进出登记一团乱。保安临时找了个替班,谁也不认识,连快递小哥都喊他“哥们儿”。
更让人头疼的是,老张走后第二天,公司地下车库的一个配电箱突发故障,电力系统短暂中断。公司网络、门禁系统全瘫痪,技术部一时找不到故障源。
最后还是老张听说后赶了过来,三分钟定位问题,五分钟内恢复供电。原来,那个电箱的控制线路异常复杂,老张早就自己做了标记图,但没人知道他藏在哪儿。
老板怒召周明:“你以为你在省钱?”这件事惊动了公司老板刘总。他第一时间召见周明,语气罕见地严厉:
“你用2600块炒掉一个我用了八年的人,你知道这两天公司损失了多少?你以为你在省钱?你在拆公司根基。”周明愣住了,连连道歉。
刘总没有多说,转身亲自去了老张家。那天傍晚,整个小区都看到刘总拎着果篮站在老张门口,一再恳请他回公司。
老张迟疑了。第二天,公司员工自发签名请求他回岗位,技术部还计划给他建一个“应急安全顾问”的兼职岗位。
最终,老张回来了,不仅恢复了原来的工资,还被聘为后勤管理顾问,每周参与一次安全检查会议。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门卫,却撑起了公司后勤运转的半边天。“节省成本”的改革,若不考虑人情与企业文化,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你的公司有没有类似的“老张”?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处理这样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也许你的一次留言,就能为更多人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