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年初的沉寂后,逐渐迎来了回暖的迹象。各大城市的新房与二手房交易量均有上升,购房者的热情似乎也在被重新点燃。

然而,在这股热潮中,许多人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买房,5年后会不会“后悔”?毕竟,房地产市场历来波动较大,政策、经济、人口等多重因素都可能影响房价走势。
那么,让我们一探究竟,看看业内专家如何看待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以及2025年是否真的会成为房价的拐点。
一、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回暖现象进入2024年,房地产市场似乎逐渐摆脱了去年的低迷状态。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二手房交易量显著增加。

这一现象背后,既有国内经济复苏后购房需求的迅速释放,也有银行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的助力。
不少家庭认为,现在是进入房地产市场的绝佳时机,担心错过机会将来会后悔。
然而,在市场的热闹背后,我们也需要冷静分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任何市场的繁荣都伴随着潜在的风险。
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是否意味着未来的房价将持续上涨?还是这只是短暂的回暖,之后又将迎来新一轮的调整?

房价的涨跌,从来都不是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有几个因素可能会对房价产生支撑作用:
1. 通胀压力:近年来,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各国央行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大量货币涌入市场,引发通胀。通胀带来的物价上涨,可能会推高建房、材料、人工成本等,进而传导至房价。
2. 政策扶持:近期,国家高层会议释放出积极信号,强调将增加信贷支持,以助力楼市稳定。这不仅是对房地产市场的直接支持,也是对整体经济增长的间接推动。

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
1. 人口负增长: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逐年增多,而年轻人口数量持续减少。未来年轻人通过继承父母房产就能解决住房问题,因此刚需购房需求将逐渐减少。
2. 市场供应过剩:数据显示,我国的空置房屋高达1.2亿套,足够3-4亿人居住。房地产市场供应已大大超过需求,这种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期待房价未来大幅上涨已经不太现实。

3. 持房成本增加:除了房贷利率外,购房者还需要承担每年增加的物业费、取暖费等持房成本。此外,房产税的推行已迫在眉睫,这将进一步提高投资者的持房成本。
三、业内专家对2025年房价拐点的预测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业内专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预测。
其中,高盛发布的一份研报引起了广泛关注。研报预测,中国房价将在2025年末企稳,开发商的利润率也将于2025-2027年趋于稳定,资产减值风险将降低。

高盛认为,从项目销售改善到房价企稳,再到资产负债表更强劲的开发商逐步增加土地储备,一条明显的复苏之路将促使未来几年的估值回归正常化。
然而,不同开发商的复苏之路也将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其资产负债表实力、可售资源(规模和潜在利润率)、非开发业务实力等因素。
尽管高盛看好国内房价的企稳趋势,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房价的企稳并不意味着房价会大幅上涨。

相反,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房价更可能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此外,房产税的推行也将对房价产生一定的压制作用。
四、购房者的理性选择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未来的房价走势预测,购房者应该如何做出理性的选择呢?
1. 评估自身需求与预算:购房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如果只是为了解决居住问题,那么可以考虑购买性价比高的二手房;如果是为了投资保值,那么需要谨慎评估未来的房价走势和持房成本。

2. 关注政策动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环境对房价走势具有重要影响。购房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的进一步动向,以便在市场波动中寻找最佳的投资时机。
3. 避免盲目跟风:在市场回暖的背景下,购房者切忌盲目跟风。要理性分析市场环境和自身条件,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
4. 考虑长期规划:购房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居住问题,更是为了未来的生活规划。因此,在选择房源时,需要考虑周边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交通状况等因素,以确保未来的生活质量。

以广州的A先生为例,他在五年前为了结婚凑齐了买房的首付,在广州非主区购买了一套三房。当时的价格在1.5万/平米左右,总价150万。
然而,由于通勤时间过长和居住舒适度不高,A先生在一年后决定在珠江新城附近租个单房,平时工作日回到出租房,周末才回家和妻女共度。
现在,他正在考虑卖掉郊区的房子,购买天河、海珠的二手房。A先生的经历告诉我们,购房不仅仅是看价格,更需要考虑居住环境和通勤时间等因素。如果只是为了追求低价而忽略了这些因素,那么最终可能会影响到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现在买房是否会后悔,取决于购房者的理性选择和长期规划。面对复杂多变的房地产市场环境,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