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五电影日,我看了一部《还有明天》,查了查是意大利女演员宝拉科特莱西执导的第一部电影。
今年陆陆续续看了几部女性导演执导的电影,《何以为家》、《热辣滚烫》、《嘉年华》、《过往人生》、《信笺故事》《弗里达》、《桑拿房的女性私语》、《坠落的审判》、《勇者之心》等,对女导演的作品充满了好感。导演这个行业一直被男性垄断,但细细查来,其实有很多好电影都是出自女导演之手。
比如这部片子,2023年意大利全国票房冠军,获第69届意大利电影大卫奖最佳新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青年大卫奖及观众奖六项大奖,更是荣登意大利电影票房TOP9。豆瓣评分8.9分。
你也要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对于意大利以及意大利女性来说,是那么重要,2023年11月11日,电影上映一周,22岁的意大利女大学生茱莉亚被前男友谋杀,引发了抗议游行。
这只是一起谋杀案吗?不,这是女性被亲密关系人谋杀的其中一起。根据意大利警方数据,2023年意大利有120名女性被谋杀,其中超过一半被伴侣或前任杀害,另有四分之一死于她们儿子之手。
可以说,父亲对母亲的方式,儿子们从小耳濡目染,铸成他们对女性的态度。
电影讲述了二战后意大利女性的困境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具体为,在1946年的罗马,一个底层妇女被丈夫虐待家暴,被社会性别歧视,被孩子嫌弃鄙视寻找出路、思考出路的故事。
电影黑白格调,在展现女性在父权社会、性别歧视、家庭暴力、性骚扰等生活苦难的同时,穿插了很多喜剧和舞蹈元素,让虐待和暴力的画面充满嘲讽,性别压抑更加具有隐性和普遍性。

看完电影,简单思考探讨几个问题。
1、蒂利亚的困境是否具有代表性?蒂利亚家庭贫困,和生病的公公、丈夫、三个孩子住在地下一层,每天打开窗户呼吸的是路过行人扬起的尘土,尽管如此,她每天早上都会打开窗户,迎接第一缕阳光。
家庭贫困并不是蒂利亚真正的困境,她在家庭中悲惨的处境才是。丈夫家暴成性,稍有差池便对她拳脚相加,她做任何事情都要得到丈夫允许,从来不被允许上桌,只能像佣人一样存在于家庭。
她每天打好几份工补贴家用,甚至店里新来的学徒工钱都比她多,她找老板理论,对方理直气壮地只说了一句:因为他是男的,便让她闭了嘴。
是的,这也是当时妇女的处境。
女儿不被允许上学,早早工作补贴家用,即使是有钱人家的太太,也是表面风光,哪句说得丈夫不高兴了便当众被呵斥。

即使蒂利亚受够了这样的生活,但她从未有过反抗,也从未想过离开,即使她的青梅竹马想要带她离开,也是直到女儿对她不满到极点,点醒了她她才起心动念,有了远走高飞的想法。
那么如果没有男人,没有青梅竹马呢?蒂利亚其实自己偷偷攒下了一笔钱,她也是完全可以自己离开现在的生活的。
可在当时性别歧视分明的意大利,妇女的低收入弱势地位使得蒂利亚即使出逃,也可能无法生存下去,她的境遇好不到哪里去。

从蒂利亚接到信的一瞬间,我一直以为她收到了邀请私奔的情书,而结尾反转为投票的一瞬间,让我大为惊异。实在没有想到,导演是安排了这样一个政治题材的结尾,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
接受不了是因为蒂利亚的苦难太深,这样的结尾意味着她将再度返回生活的泥淖,也将磨灭我对于她未来生活的期待。
我不理解。
经过两天的回甘,突然发现,蒂利亚不走是有原因的。

她看到了女儿的未婚夫是如何对待女儿的。虽然破坏了女儿的好事,但她意识到,这样的社会认知和意识体系没有变,难保女儿很可能依然会重复她的覆辙。
因此她意识到,出走逃避解决不了问题,改变不了什么,她能为女儿做的就是创造明天。
她要为女儿拼力一搏。
“我们像情书一样紧攥着我们的选票”,那一年意大利女性首次有了投票的权力。蒂利亚换上新衣,涂上口红,她没有奔向另一个男人,而是怀揣憧憬,为了自由,奔跑在为她、她们争取权益、首次投票的路上。
她明白,还有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