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芥广泛分布于陕北黄土高原及内蒙、山西等地区,这些地方的气候条件复杂多样,有寒冷的冬季,也有炎热的夏季,降水并不充沛,土地也相对贫瘠。但黄芥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展现出超强的适应能力,不但耐寒、耐高温,还耐旱、耐贫瘠,特别适合在山区及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生长 。就像那些生长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黄芥,尽管土地沟壑纵横,环境并不优越,但它们依然能茁壮成长,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而且,黄芥的产量较为可观,每亩产量可达 100 - 250 斤,含油量更是高达 45.5% 。这一特性使得它在众多油料作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当地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逐渐取代了麻子、胡麻等地方型油料作物,成为山区农民普遍种植的经济作物 。在山西大同,黄芥的种植面积占到了当地油料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足见其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每到春播时节,农民们满怀希望地将黄芥种子播撒在土地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到了收获的季节,漫山遍野的黄芥植株高大,株形分散,主根发达,黄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这些黄芥经过收割、脱粒后,饱满的籽粒被运往榨油坊,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巧妙融合下,被压榨成金黄透亮的黄芥油,从此开启了它们在厨房中的美味之旅 。
黄芥油有着浓郁醇厚的香气,这种香气十分独特,既带有黄芥籽本身的植物清香,又蕴含着一种经过压榨、提炼后的浓郁醇厚气息 。当你将它加热烹饪时,那股香气会更加浓郁,瞬间弥漫整个厨房,勾得人食指大动。它的口感也别具一格,微辣中带着清爽,辣度恰到好处,不会过于刺激,却又能在舌尖上留下一抹淡淡的热意,让人回味无穷 。
黄芥油的魅力还在于它的百搭性,能够与各种食材完美融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美味。用它来拌面,只需在煮好的面条中加入适量的黄芥油、葱花、生抽和少许醋,简单搅拌均匀,一碗香气四溢的黄芥油拌面就诞生了。每一根面条都裹满了金黄的油汁,入口爽滑劲道,黄芥油独特的香气与调料的香味相互交织,让人欲罢不能 。
在山西兴县,黄芥油是家家户户厨房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更是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兴县人对黄芥油有着特殊的情感,它贯穿于兴县人的日常生活,无论是早餐的面条、中午的炒菜还是晚上的炖菜,加入黄芥油后,菜肴都会变得更加美味可口 。在兴县的传统美食中,黄芥油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比如兴县的抿尖面,将和好的面放在抿尖床上,抿成小鱼状的面条,煮熟后捞入碗中,浇上用黄芥油炒制的西红柿鸡蛋卤,再配上各种小菜,一口抿尖面,一口菜,那独特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兴县的黄米油糕,用黄米面做成糕坯,包上豆沙馅,放入烧热的黄芥油中炸至金黄酥脆,外皮酥脆,内里软糯香甜,黄芥油的香气与黄米和豆沙的香味相互融合,让人吃了还想吃 。每到过年过节或重要的家庭聚会,兴县人都会用黄芥油制作各种美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些充满家乡味道的美食,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浓浓的亲情在美食的传递中得以升华 。对于远离家乡的兴县游子来说,黄芥油的味道更是家乡的味道,是他们心中难以割舍的乡愁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想起黄芥油的味道,就能勾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温暖和欢乐的家 。
让我们共同期待黄芥油这颗小众之光,在未来能够闪耀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它的独特风味,感受到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