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57年),在位二十三年,是一代明君,使汉朝逐渐兴盛,开启了“文景之治”。
“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
这是《资治通鉴》中为汉文帝盖棺定论的话语,表彰汉文帝仁爱、简朴、清静无为的统治风格。
汉文帝的一生总共育有八个儿子。
早年在汉高祖时期,汉文帝还在做代王的时候,他和原配夫人生了四个儿子。不过,这母子五人竟然全都离奇地去世了。
文帝登基之后,与皇后窦氏生有两个儿子,哥哥刘启和弟弟刘武。
刘启是太子,也就是后来即帝位的汉景帝;弟弟刘武是窦皇后最疼爱的小儿子。
此外,汉文帝还有两个儿子:刘参和刘揖,是文帝和其他女子所生。
汉文帝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刘揖被封为梁王,谋士贾谊是他的太傅。遗憾的是,梁王刘揖不幸骑马摔si了。后来,代王刘参也去世了。
至此,汉文帝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儿子,是窦皇后所生的刘启和刘武。
对于文帝而言,在位二十三年,最终的是坐稳皇位,然后把皇位稳稳当当地传给太子刘启,也就是汉景帝。
对于汉朝而言,最困难、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抵御北方的匈奴。
汉高祖时期,为了安抚匈奴的侵扰,曾经推行的是和亲政策。
到了汉文帝时期,最让文帝操心的仍是匈奴问题。匈奴连年发动进攻,深入边塞,杀人越货无数。
为了抵御匈奴的侵袭,文帝采纳了“智囊”晁错上疏的“徙民实边”、“入粟拜爵”政策。
然而,汉帝国北部边境实在太长,防守起来捉襟见肘,最终失败收场。
这时候最能显露汉文帝的领袖风范:实在打不过,但是输得起,重新启动和亲政策,以此安抚匈奴。
汉朝曾推行肉刑,犯了罪的人,就要被执行肉刑。到了文帝时期,善良开明的汉文帝废除肉刑,造福百姓。
事情要从缇萦救父说起。齐国官员淳于意犯了罪,按照当时的律令,是要遭受肉刑的。
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上书文帝替父求情,说自己的父亲在齐国做官,齐国上下都称赞他廉洁公正。
如今因为犯了法,要受肉刑,身体会遭受永久性的残害,砍断的肢体不能接回去,人就算要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了。
缇萦进一步说道,自己甘愿入宫为奴婢,为父亲赎罪。
汉文帝对此深受感动,下诏废除肉刑,这也是成语“改过自新”的出处。
公元前162年,宰相张苍称病辞官,告老还乡,宰相之位空置下来。
这时摆在汉文帝面前的问题是:该用谁来接替张苍的宰相之位呢?
最开始,文帝心仪的宰相人选是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但是担心被误以为任人唯亲。
窦皇后出身微寒,窦广国自幼做苦工,成年之后开始接受教育,后来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思来想去,文帝觉得启用窦广国为宰相不太合适,最后选中御史大夫申屠嘉为宰相。
申屠嘉是汉高祖的旧臣,曾追随刘邦打下天下,以军功受封关内侯,为人廉洁刚正,威望特别高。
晋升申屠嘉为宰相,顺理成章,也堵住了悠悠众口。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于未央宫,一代明君就此陨落。
文帝葬在霸凌,一代英主走完了他清静无为的一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