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直接导致就业情况愈发严峻,再加上外界不确定因素,使得更多的毕业生想要寻求一份稳定铁饭碗岗位。
在铁饭碗行列中,公务员备受欢迎,在很多家长眼中,如若学生考上公务员,有种古代科考中状元之感,可谓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就连亲朋好友也跟着“沾光”。
公务员的岗位优势有目共睹,奈何报考人数越来越多,想要上岸并不容易,很多大学生即便参考多年,依然无缘上岸。此时才发现,有些人根本就不适合参加公考,尤其是三五家庭的学生,不要抱太大的期望。
我国教育水平在飞速发展,高等教育人群不断增多,大学生已由以往的“稀有物种”,变成如今的“随处可见”,他们在享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在不断担心就业问题,因为很多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
于是考公、考研成为时代的主流,不过竞争也非常激烈,普通大学生想要上岸愈发困难,尤其是公务考试,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即便公考再难,也没有阻挡大学生报考的脚步。
常言道“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并非说学医不好,而是存在一些外在因素,学生在报考前需要慎重。公务员同样如此,一些大学生只看到公务员岗位的稳定性,以及不错的工资待遇,认为考上就万事大吉,殊不知还有不少外界不确定因素。
公务员的外界因素不容忽视,尤其是三无家庭的学生,不建议参加公考,这里的“三无”家庭,指的是:无家底、无人脉、无背景的大学生,他们在决定考公前,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切不可盲目报名。
公务员从备考到上岸,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一次上岸的大学生并不多,不少人会参加二战,甚至三战、四战,这期间既费时间和精力,又很费财力。
为了增加上岸率,不少考生全职在家备考,甚至报名昂贵的培训机构,还有的考生为了增加上岸率,索性先参加考研,提升学历后再参加个公考。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很多普通家庭难以支撑。
大学生报考并不意味着就能考上,即便选择冷门岗位,在基层工作期间,工资待遇并不算高,很难养活一家人,如若没有父母的支持与帮助,生活和工作很难有转机。
基层公务员想要得到晋升,个人能力是必备项,此外还需要一定的运气以及人脉,这些对于三无家庭的学生而言,并没有优势,可能在基层工作几年,甚至几十年,工作内容和岗位性质没有任何变化。
如若大学生有厚实的家底,以及不错的人脉,在晋升之路上会更加顺利,因为很多家境不错的父母,目光也比较长远,常常给学生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过来人总结的话,看似扎心,却很现实,大学生在决定考公前,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报考,并不说三无家庭的学生不能考公,而是他们要比其他考生面临更多的挑战,因为起点可能就比其他人落后很多,因此在报考前,还需三思而后行。
公务员岗位是公认的好,但并不适合所有大学生,除了上文提到的三无家庭学生外,那些学习能力差,综合能力弱的考生,同样不建议报考。
公务员选拔非常严格,在笔试阶段,就能淘汰大部分考生,如若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太强,趁早转变报考方向。
而在面试过程中,对考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会考察大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组织与领导能力等,可能因为考生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不经意间的表情或动作,都可以折射个人素养,进而影响最终的考核结果。
除了笔试和面试外,后面还有严格的政审环节,常有部分优秀的考生,本以为上岸有望,不料却被政审拒之门外,因此那些想要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需要提前自查一下政审,如若不合格切勿抱有侥幸心理。
结语:大学生应该目光长远,不能只局限于公考,不同类型的大学生适合不同的行业,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速删)#原创作者专属任务#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豪妈教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