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广西一男子捡到医保卡,后盗取66万巨款,结果如何?

若润看过去文化 2025-01-17 19:36:49

2002年的夏天,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宿舍楼后的一条小巷里,地面上静静躺着一个不起眼的黑色钱包。

它已经被人遗弃了一段时间,表面覆盖着一层灰尘,没人知道它的主人是谁,也没人留意它的去向。

直到一个偶然经过的小伙弯下腰,把它捡起。钱包里没有钱,只有一张带照片和名字的医保卡。

短短一个月后,南宁市几乎所有银行的ATM机都“目睹”了这张医保卡的身影。

从8月29日到9月24日,它频繁出现在各家银行的记录中,伴随而来的,是数十万现金的取出。

这个男子是如何做到用一张医保卡,从ATM机取走66.21万元巨款的?

被命运捉弄的山东青年杜守志

2002年8月24日下午,南宁市的天气闷热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压抑的黏腻感。

杜守志穿着一件褪了色的T恤,裤脚边沾着点灰,低着头,慢悠悠地在街上走着。

他沿着一条并不算宽的街道,随意地踢着路边的小石子,眼神时而扫过街边的摊贩,时而落在路人的背影上。

他没有特定的目的地,只是机械地走着,似乎想借着步行打发掉这漫长的一天。

这半年以来,他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

半年前,他满怀希望地从山东老家来到南宁,只因为老同学胡某信誓旦旦地告诉他:“南宁机会多,咱们一起干点买卖,肯定能赚大钱!”

杜守志当时听得心潮澎湃,想着自己有了一点积蓄,再加上老同学的支持,也许真能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闯出一片天地。

可谁能想到,他刚到南宁没几天,就被带进了一个传销窝点。所谓的“发财机会”,不过是个骗局。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几千元积蓄被套走,却无力挽回。

杜守志来到南宁的最初几天,曾试图挣扎过。他向胡某质问过,也尝试过离开。

但那些传销人员软硬兼施,一边洗脑,一边恐吓,还时不时地盯着他。

他最后选择妥协,假装配合,等到传销组织放松对他的注意时,他悄悄离开了那个窝点。

尽管逃了出来,可他的几千块钱已经打了水漂。

没有了启动资金,他的创业梦也彻底泡汤了。

这几个月,他靠着打零工和一些积攒下来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租住在淡村附近一间狭小的出租屋里,日子过得很艰难。

意外之财的背后

当天,杜守志走到宿舍楼后的小路时,地面上一件不起眼的黑色钱包吸引了他的注意。

钱包看起来有些旧,表面还有些灰尘,似乎已经在地上躺了有一段时间。

他弯下腰捡起来,简单地拍了拍灰,用手指掀开钱包的拉链。

里面空空如也,没有现金,也没有银行卡,只有一张医保卡安静地躺在其中。

卡片的表面磨损了一些,但名字和照片仍清晰可见。他随手将钱包装进自己的口袋,转身离开了。

回到出租屋后,他将钱包随意扔在桌子上,也没有多加注意。

这几天他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仍旧靠着打零工勉强维持生活。

他甚至都忘记了那张医保卡的存在,直到五天后的一个晚上,他和室友一起外出散步。

这次他出门前顺手抓起了桌上的医保卡,可能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乐子,或者仅仅是随手带上。

当天夜里,他们几个人沿着街道随意地逛着,偶尔停下来看看街边的小摊,或者在一些拐角的地方驻足片刻。

无意间,他们走到了中国银行的一家网点门前。

那里有几台ATM机,亮着冷冷的灯光,机器的屏幕上显示着“欢迎使用”。

杜守志停住脚步,把手伸进裤兜里摸出那张医保卡。他站在ATM机前,将卡插进了ATM机的卡槽。

屏幕上显示“请输入密码”。杜守志随意地在键盘上输入了“123456”,这个看似普通又常见的数字密码。

随后,他按下了确认键。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屏幕很快显示出“密码正确”,接着跳转到了取款界面。

他愣了一下,但随即继续操作,在金额输入框中输入了“200”。

他按下确认键,屏幕上的指令飞快地执行,几秒钟后,机器发出了一阵操作声。

ATM机下方的取款口缓缓打开,露出了两张崭新的百元钞票。

这两百元的钞票被他揣进了口袋,随后他装作若无其事地转身,快步跟上了前面的室友。

一夜之间的“富翁”

杜守志从ATM机中取出两百元现金后,开始对这张医保卡充满了兴趣。

他并没有立刻停手,而是接连几天利用空闲时间前往南宁市区不同的银行ATM机尝试取款。

他选择避开自己租住地附近的网点,尽量挑选人流量较少的地方,手法也越来越熟练。

从开始的小额试探取款,他逐渐提高金额,从几百元到上千元,机器每次都顺利吐出现金,而卡上的余额却始终没有减少。

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他成功在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的ATM机上反复操作,从卡中取出了超过20万元。

他开始频繁出入南宁市的商场、精品店和高档商铺。

他走进一家知名手机店,直奔柜台最显眼的展品,选购了一部当时最新款的诺基亚手机。

离开手机店后,他又走进一家珠宝店,试戴了几条粗大的金项链。

他对这些金饰的重量和光泽颇为满意,随手选了一条价值不菲的链子,挂在了脖子上。

付款时,他再次从口袋里掏出一叠现金,递给柜台后的店员,店员清点了好一会儿才确认金额无误。

他的消费远不止这些。他走进一家烟酒专卖店,用几千元现金购买了一整箱高档香烟。

这些香烟整齐地摆在他的出租屋里,替代了他平时习惯抽的廉价烟。

几天后,他开始盘算如何利用这些财富来重塑自己在女友和女友家人眼中的形象。

他原本与河北邢台的一个女朋友保持着联系,但因为经济条件拮据,女友的家人一直对他不冷不热,甚至隐隐有些看不起他。

他来到一家旅行社,用现金购买了一张从南宁飞往郑州的机票。

失控的挥霍与虚假的繁荣

9月5日,杜守志登上从南宁飞往郑州的航班。

他手里提着一个崭新的旅行箱,里面装着用医保卡从ATM机取出的巨额现金。

他身穿一身新买的名牌服装,金项链在胸前微微晃动,手腕上的手表也是刚买的奢侈款式。

飞机抵达郑州后,他直接打车前往当地一家五星级豪华酒店。

这家酒店以奢华和服务闻名,当他走进酒店大厅时,光滑的大理石地板和闪耀的水晶吊灯映照着他的身影。

他毫不犹豫地预订了一间豪华套房,付款时直接从包里掏出一叠现金,递给前台工作人员。

进入房间后,他简单放置了随身物品,便拿出新买的手机拨打了几通电话。

他并没有在酒店房间里停留太久,很快便离开,前往郑州市中心的一些高档商场。

他进入一家国际知名品牌店,选购了一些高档服饰,毫不在意价格标签上的数字。

他退房后坐上开往山东聊城的长途车。

到达聊城后,他直奔市内一家当地最好的宾馆入住。

他没有像在郑州时那样低调,而是开始大张旗鼓地联络老朋友。

他不仅预订了高档的客房,还豪爽地安排了一间大型宴会厅,邀请了许多曾经的同学和朋友前来聚会。

几天后,他带着礼品袋和一个装满现金的存折,前往女友的家中。

礼品袋里装着他精心挑选的名贵礼物,包括一块奢侈品牌的女士手表和几件价格不菲的高档化妆品。

他走进女友的家门,将礼品袋放在桌上,然后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本存折递给女友。

女友的家人接过礼物,眼神中满是惊讶和迟疑。

他一边向他们解释自己的“发家经历”,一边展示出他带来的这些财富和礼品的价值。

之前对他冷淡的态度仿佛一下子变了,全家人对他的印象明显有所改观。

欺诈行为的终结与法律的制裁

杜守志从2002年8月29日至9月24日,他共进行了300多次操作,取现总额高达66.21万元。杜守志的行为开始引起银行的注意。

在接到交通银行南宁分行的反馈后,建行广西分行立即启动了内部调查。

很快,他们确认了这张医保卡的异常操作记录,并发现了其不合常理的取款行为。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张医保卡的发行账户原本余额仅为300元,根本不足以支撑如此大额的取款。

警方根据银行提供的取款记录和监控画面展开调查,很快掌握了杜守志的体貌特征和取款的规律。

9月24日傍晚,杜守志再次来到南宁市内一处海鲜市场附近的ATM机。

这是他操作过多次的银行网点,他走到机器前,熟练地插入医保卡,输入密码并开始取现。

就在他等待机器吐钞的同时,警方早已在周围布控。

随着他拿起钞票并准备离开现场,几名便衣警察迅速靠近,将他当场抓获。

杜守志被捕时并未反抗,随后被带往派出所接受审讯。

在随身物品的检查中,警方发现他带着不少现金以及那张关键的医保卡。

面对警方的询问,他起初试图含糊其辞,但银行提供的技术报告很快揭示了这张卡片的真正问题。

原来,这张医保卡由于磁条账户存在技术故障,导致在取现时出现了“密码不校验”和“余额不减少反而增加”的罕见错误。

通过详细调查,警方还原了整个案件的经过。

从杜守志偶然捡到这张卡开始,到他利用漏洞提取巨额现金,再到奢侈挥霍,这一切都被记录得清清楚楚。

在警方介入时,他已经取走了超过66万元的现金,几乎全都被他挥霍一空。

这些钱大多用于购买奢侈品、宴请朋友以及向女友家人展示自己的“成功”。

案件移交到检察机关后,杜守志被以信用卡诈骗罪起诉。

2003年11月,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

法院认为,杜守志明知医保卡出现异常,却仍利用漏洞反复进行大额取款,其行为已构成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

最终,杜守志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

参考资料:[1]王新.盗刷信用卡并转移犯罪所得的司法认定[J].人民检察,2022(6):43-4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