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干细胞移植三大机制,为治疗2型糖尿病带来新希望

细胞界 2020-08-25 17:49:34

干细胞(MSC)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脂肪、骨、肌腱、神经、心肌、内皮等多种组织细胞。由于其具有再生、多分化、易于分离,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等优点,因此干细胞是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学中最常用的干细胞。

由于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在体内发挥重要的组织修复与再生作用,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旁分泌特性,近年来研究证明,干细胞移植技术在2型糖尿病干预方面有着积极的效果,为有效干预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

传统方法干预2型糖尿病效果不理想

目前全球约有4.51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93亿。糖尿病及其副反应已成为全球医疗科研人员的重大问题。

糖尿病是各种因素导致的高血糖慢性代谢疾病。化学抗糖药虽能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病程进展,但需长期服用;胰岛移植虽然能从根本上干预糖尿病,但胰岛来源不足,且需终生应用免疫抑制剂,故无法得到广泛临床应用。因此,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成为干预2型糖尿病的研究热点。

干细胞移植有效干预2型糖尿病的三大作用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在体内发挥重要的组织修复与再生作用,为改善2型糖尿病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干细胞移植营销干预2型糖尿病及其副反应主要机制如下:

1.新生血管的形成:组织创面愈合的重要过程是新生血管的形成,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在心脏和脑缺血性疾病干预过程中,干细胞通过修复和刺激血管生长来改善损伤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干细胞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的释放来介导的。实验研究也证明了干细胞对促进股骨头周围血管新生的具有修复和促进能力。

2.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干细胞调节T细胞、NK细胞、B细胞等关键的炎性细胞。干细胞与这些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症因子分泌减少。

而保护性因子诸如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分泌增加。Pers等证明在治疗骨关节炎病变中,MSCs可以减少巨噬细胞炎症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分泌的能力。Gupta等在急性肺损伤的小鼠动物模型中发现,干细胞可增加IL-10等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

3.抗纤维化作用:多名研究学者在2型糖尿病大鼠尾静脉注射干细胞,发现其可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TNFα表达。并通过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和前列腺素而抑制肺纤维化。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在干预肝纤维化疾病的中具有减少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2020年初,有研究通过对2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接受干细胞移植干预后,经7~8个月的随访,有20例患者长期或暂时性脱离外源性胰岛素干预,7例在使用药物干预后再次脱离了外源性胰岛素干预,且C肽的整体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移植组患者的胰岛功能保留或明显恢复,随访周期内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糖尿病相关的副反应。

综上所述:干细胞移植能够促进血管形成、免疫调节、减轻纤维化等能力,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干预策略。总之,干细胞移植在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方面前景广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你的分享、点赞与留言!

1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