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为中国的发展事业做过突出贡献,在当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每个月的薪水高达600现大洋,可拥有如此高工资的他,却一生都不购置房产,都在租房,这种理念和我们当代年轻人相差甚大。
现在的年轻人该好好学学蔡元培先生,年轻人即便生活拮据,也要贷款买房,而蔡元培可以轻轻松松在北京买房,可他的追求却不在此处!
北京大学教员管理条例规定,大学讲师每月薪水不低于100大洋,副教授不低于260大洋,教授不低于400大洋,鲁迅当年就曾在北大领每月350大洋左右的薪水,而蔡元培作为北大校长,工资一定比教授要高,大约600大洋。
提到鲁迅,虽然鲁迅只有350大洋左右的工资,但是他也曾在北京买下了一套有着32间房的四合院,花了3500大洋,可见在北京买房对于北大教员来说并非难事。
与之对应的,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工作的高级工人每月只能拿到10-15块大洋的报酬,医生大约40块,仆人只有3-10块大洋,与这些人相比,蔡元培的条件要优越许多,而且蔡元培还有高额的其他收入,但他却选择了和他们一样租房,因此蔡元培经常搬家。
据说,在蔡元培七十大寿的时候,他的学生们不忍看到恩师再次颠沛流离,于是想要为蔡元培购置一套房子作为寿礼,可蔡元培却当场严词拒绝了。1928年-1937年间,蔡元培在上海就搬了五次家,而蔡元培此时的身体也就不如从前了,在好友和学生们执意要求下,在考虑了整整三个月之后,蔡元培才勉为其难接受了他们的好意。
但是,蔡元培并没有因此而安享晚年,1937年,国家再次陷入危难,已经年过七十的蔡元培决定再次为国家出力,他开始四处奔波游走,也无暇顾及自己的衣食住行了。
所以,由此可见,蔡元培为中国的发展忙碌了大半生,也没有拥有过自己的家,他买房很容易,但他舍不得,在北京或者上海,一套别墅或四合院需要几千大洋,而租一套四合院每月只需几十大洋,如果只租一间房间,只需要两块大洋就足够了。
首先,在他眼里,始终将国家放在第一位,房子和物质并不是他想要追求的东西,说另外一件事,蔡元培为了邀请爱因斯坦来中国眼镜,不惜自掏腰包花费1000美金,大约2500大洋,而爱因斯坦仅仅在中国呆了两天,这2500大洋可是一套房的钱,是他大半年的工资,可为了中国物理事业的发展他丝毫不犹豫。
其次,虽然规定每月工资600大洋,但是由于中国那时的经济状况,北洋政府的财政消耗巨大,财政非常紧张,教育投入也大幅缩减,发到手的工资可能不是那么足额,而且可能不会按时发放。
最后,是这些钱蔡元培另有他用,蔡元培乐于交朋友,只要他认为能对国家有贡献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的外国朋友也有很多,对待朋友他极为大方,此外他还关注百姓的疾苦,关注公益,经常资助困苦的学生和其他群体,所以蔡元培只能缩减自己的开支,虽然生活并不奢华,但是蔡元培乐在其中,这是广大年轻人应该去学习的!
那我到底要学蔡元培,还是学鲁迅?[横脸笑]
那个年代的社会福利和房子挂钩吗?就算钩,对这样的名人,也无所谓。可普通人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