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Schwere Kampfwagen(Beute)Mk.IV,即一战期间德军缴获的英国Mark IV重型坦克。战斗权重为1.0,在2025年“一战风云”活动中获得。
一战初期,堑壕战使得传统的步兵进攻面临巨大困难,为了打破战场僵局,英国开始研发坦克。1916年,Mark I坦克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投入使用,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展现出了突破堑壕防线的潜力。此后,英国军方根据战场反馈,决定以Mark I为基础进行改进。包括增强了装甲防护,通过加厚装甲板,使其能够更好的抵御敌方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攻击;改进了悬挂系统,提高了坦克行驶的稳定性和通过性;还对武器装备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火炮和机枪的数量及威力,使其在火力输出方面更加强劲。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改进,Mark IV坦克于1917年3月正式定型并开始量产,共生产了1220辆左右。
1917年,Mark IV坦克在英国军队中开始服役,并在同年的康布雷战役中首次大规模投入战斗。在战役中,坦克协同步兵作战,成功突破了德军的防线,为英军取得了一定的作术优势,展示了坦克在战场上的巨大作用。此后,Mark IV坦克在一战的多个战场上继续发挥作用,包括在法国的其他战役以及中东地区的作战等。它为英军在进攻和防御中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和装甲防护,有效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使战争从单纯的堑壕对峙逐渐向机动化作战转变。
在一战后期的战斗中,德军通过战斗缴获、英军遗弃等方式获得了一些Mark IV坦克。德军对这些缴获的坦克进行了评估和研究,认为它们具有一定的作战价值,于是德军将其纳入自己的装备序列,并命名为“Schwerer Kampfwagen(Beute)Mk.IV”。为了适应德军的作战需求,德军对部分缴获的该型坦克进行了一些改装,例如更换德军的武器装备、调整内部布局等。
这些坦克被用于德军的一些战斗中,主要是在防御作战中发挥作用。德军利用其坚固的装甲来抵御协约国军队的进攻,为己方防线提供额外的支撑。不过,由于德军缴获的Mark IV坦克数量有限,且后期战争形势对德国不利,这些坦克在德军中的服役规模和影响相对较小。
到一战结束时,德军仍有170辆缴获的坦克可运行,其中35辆据报告可随时投入战斗。这些坦克包括少量惠比特坦克和各种法国坦克,大部分是Mark IV,但随着时局的变动,它们中的大部分也消失在了岁月中。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有6辆Mark IV坦克幸存,其中3辆在英国,但不确定是否有曾被德军缴获并使用过的该型坦克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