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小区业主因门口鞋柜被物业清理,怒而报警的视频冲上热搜。评论区炸了锅:“放个鞋柜而已,物业凭啥管?”“消防通道被堵时,谁还敢说这是小事?”

一、楼道放鞋柜,真不是“个人自由”。
许多人以为家门口的走廊是“私人领地”,但实际上,楼道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空间,更是生命通道。《消防法》明确规定:占用疏散通道最高可罚5万元!而《民法典》也指出,侵占公共区域属于侵权行为,邻居有权要求恢复原状甚至索赔。 北京一高层小区因业主堆放纸箱引发火灾,消防车被堵在楼下,最终物主被重罚4.8万元。律师提醒:“侥幸心理可能让你赔钱又担责!”
二、物业到底有没有权力清理鞋柜?
面对业主投诉,物业常陷入两难:管了被骂“多事”,不管又被投诉“不作为”。 物业有权要求整改并上报执法部门,但若直接处理私人物品(如未提前联系业主),可能涉嫌侵权。例如天津刘先生的鞋柜被物业当垃圾丢弃,最终双方对簿公堂,法院判定物业需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有网友说,物业贴了通知却不上门沟通,和‘甩锅’有啥区别?”“清理杂物我支持,但能不能给个缓冲期?”

三、高情商解法:这些社区把矛盾变“加分项”。
文明楼栋”评选,江苏盐城某社区推出“星级楼道”活动,将乱堆放问题纳入评分标准。楼栋长带头劝导,获奖单元可免一月物业费。结果?3个月内,90%的鞋架主动“消失”。
以旧换新”妙招,南阳某小区推出“鞋柜改造计划”:业主将旧鞋柜交给物业,可兑换定制窄款入户架。既节省空间,又避免邻里撕破脸,还被居民夸“贴心”。
消防演习+情景剧,上海一社区组织“逃生障碍赛”,让居民亲身体验楼道堆物的危险。一位大爷演练后感慨:“以前觉得物业小题大做,现在看,堵楼道就是堵活路啊!”
四、比强制清理更治本的三大思路,
设计上解决痛点,新建小区可借鉴日本“玄关下沉式设计”,在户内预留换鞋区;老小区则可推广折叠壁挂鞋架,占地仅10厘米。

服务上主动出击,杭州某物业推出“季度清柜服务”:免费帮业主整理鞋柜、捐赠闲置鞋。既维护环境,又拉近关系,物业费收缴率飙升20%。
规则上明确底线,可以放临时鞋架,但高度不得超过1米”“每日22点前需收回室内”——成都某小区通过业主公约细化标准,争议立刻减少。
公共空间治理,需要“刚柔并济”。楼道治理绝非“一清了之”,更需要智慧与温度。正如网友所言:“与其和邻居撕破脸,不如学学这些社区的高情商操作!”毕竟,法律是底线,而人情才是社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