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个人怎么这么娘。”、“正常,现在电视上的人不都这样。”
娘,这个字词最初是用来描述这样一类人,他们长相柔美,举止温柔,天生好静,完全不同于我们对男子的既定印象。
慢慢地,我们发现这类群体不断在扩大,甚至网络上有一些人会刻意模仿、卖弄这样的人设,此时“娘”已经发展成了“伪娘”。
更可怕的是,我们对这种伪娘文化已经习以为常,在我们以为它只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现象时,殊不知这是美国对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一种控制和阴谋。
伪娘文化其实最早起源于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得益于美国的帮助,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迅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甚至逐渐呈现出了全面赶超美国的趋势。
美国作为当时的超级大国,怎么可能甘于把霸权的地位拱手让人?
它一开始扶持日本发展,就是想借助日本工业中心和军事中心的地位全面控制整个东亚地区,没想到发展到如今这个局面却是“养虎为患”。
因此,美国开始采取各种措施全力遏制日本的发展。
但是,摆在美国面前的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日本的军事实力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真的发动战争,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所以,美国亟需从其他领域来控制和打压日本。
这时,美国政府想到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从意识形态入手,一点点将美国的意识渗透在日本文化当中,从而使日本的整个社会面对美国的霸权时,都会处于一种麻木和主动接受的状态。
就这样,为了能尽快控制住日本,美国首先采取了很多软的手段,包括媒体、影视等,美国意在通过这些手段来实现对日本的控制和打压,在无形之中用软刀子割裂日本的文化。
其中,软手段的开端就是东亚政策的制定。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他正是东亚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当时,在美国的打压和控制下,日本民众开始表现出支持苏联的倾向,为了夺回“民心”,乔治提出应把政策的重心转交给日本人。哪些日本人会心甘情愿地为美国所用呢?
那就是关押在美国监狱的日本战犯。
美国政府以减刑或者缓刑的条件来利用日本战犯。这些战犯得知自己还能逃过一死时,自然是对美国人全盘托出。
他们给出的建议就是:通过日本的媒体来传输美国人的价值观,让日本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特定文化思想的熏陶,相当于一种“洗脑”的效果,从而达到美国的目的。
毕竟,媒体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进行宣传和舆论控制,媒体所报道的娱乐花边新闻又是受众群体最感兴趣的读物,如此一来,娱乐新闻很自然地就成为了美国的瞄准方向。
“读卖新闻”是美国最得力的控制工具。它是一家综合性报社,在政治立场上信奉美国保守派,主要报道一些通俗小说来博取大众的眼球,是当时全世界发行量最高的报社。
并且,该报社的创始人也是著名的甲级战犯——正力松太郎。
在美国的操控下,读卖新闻开始在报道中刻意模糊一些有关美国的负面性新闻。
例如当美国政府做出损害日本正常权益的行动时,读卖新闻就会第一时间报道偶像明星新闻,或者其他花边新闻来冲淡日本民众对美国丑闻的关注,这给日本民众在精神上信奉美国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不可否认,由新闻报道构造出来的信息环境更具有迷惑性,让身处其中的日本民众日渐对美国产生屈服的心态,整个社会逐渐向相信美国、支持美国的状态转变。
然而,由媒体发布出来的新闻报道所能传导的作用既是有限的,也是浅薄的,美国人真正的目的还没有完全实现。
于是,美国通过之前的经验,总结出更能让全体日本百姓关注的就是:娱乐圈。
它为“伪娘文化”进入大众视野提供了广阔的通道。
二、“伪娘文化”圈的开端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成立了第一家娱乐公司——杰尼斯事务所。
这家公司就是美国进军日本娱乐圈的主要工具,与此同时,寻找一个能为美国卖命的公司代表也尤为关键,那么,谁会成为美国人的傀儡呢?
喜多川进入了美国人的视线。没错,他就是被爆出性侵公司旗下多位男艺人的喜多川。
从小喜多川在美国长大,虽然他是日本人,但一直都在接受着美国式教育,深受美国思潮的影响,可以说,在喜多川的心里,他和美国才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
这也导致在他长大之后,曾先后进入到美国的翻译局和情报机关为美国人效命。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更为重要的是喜多川的心理十分变态,他喜欢更具有女性化风格的年轻男孩,是一个狂热的恋童癖。
听到这里也不难理解在喜多川去世后,还有多名男艺人站出来指控喜多川对他们的性骚扰。
总之,正是因为上述的这种原因,美国人才把喜多川作为他们实施计划的一个重要棋子。
在喜多川回到日本以后,凭借着美国人的大量资金,他顺利地成立了著名的杰尼斯事务所。
杰尼斯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就是发展“伪娘”类的偶像和艺人。他们会找一些比较女性化的男孩进行包装,经过长时间的歌唱、体能训练之后,这些艺人大多会以男子组合的形式出道,之后再通过各样的舞台表演或者是综艺活动活跃在大众的面前。
就连知名的日本艺人木村拓哉都属于这家公司。
但是,这家娱乐公司内的男明星在进入公司之前,往往会被要求签一份特殊的合同,那就是“伪娘文化”的合同。
要求他们如果想从喜多川的事务所出道、成名,就必须要服从并宣传这种畸形文化,以达到从公司制度上将伪娘人设的打造变得合法、合理的目的。
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视手机、互联网科技技术远没有今天发达,也没有其他太多有实力的娱乐公司,再加上喜多川的公司起步就拥有着美国的资金支持和大量的媒体资源,“伪娘文化”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注入到了当时的日本社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喜多川开始带领公司的艺人在广告界大力发展。
毕竟,广告与一国的消费文化息息相关,它通过生动的音响、逼真的画面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更具有感染力和诱惑力,从而能够让伪娘文化支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在伪娘文化流行的社会风气下,日本民众开始崇拜阴柔型的男子人设,把阳刚、血性这种传统的男子品质抛之脑后。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都在崇拜娇柔、瘦弱,对真正有魄力、有气概的文化内核置之不理,那么整个国家都将陷于一种被动消极和不思进取的局面。
结果确实也是美国顺利地占领了日本,并控制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日本流行的伪娘文化席卷了整个社会,一步步地腐蚀着日本的民族精神。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股“伪娘风”并没有就此在日本国内打住,反而又吹到了韩国,进而波及到我国以及整个东亚地区。
三、正视病态的审美,制止“伪娘文化”的传播韩国本身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在韩国政府看到日本的“花美男”偶像为这个国家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时,脑门一热,便决定在本国也推崇这种“伪娘文化”。
不得不说,韩国的这一做法简直是正中美国的下怀,美国本就想借着“伪娘文化”来削弱东亚的发展动力和实力,如果韩国这个资本主义国家也能够被其控制,那么很快其周边国家的地区也会受到影响,美国的“霸权梦”就实现的更容易了。
回到韩国的“伪娘文化”。可以说,韩国的“伪娘文化”传播得很成功。
从SM、JYP等娱乐公司创办成立以来,韩国的爱豆产业迅速得到了发展,每年都有着大量的男性偶像出道,引领了整个社会的风气不断朝着娱乐性、伪娘性转变。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也受到了韩流的影响。
由于当时韩国影视行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大长今》、《浪漫满屋》等韩国电视剧均在我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于是,韩国的偶像明星也顺势涌入了中国娱乐圈,并获得了不少迷妹的支持和喜爱,进一步将韩流中的伪娘文化顺理成章带到了国人面前。
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消费市场十分广阔。韩流就这样凭借着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迅速在国内蔓延开来,受到韩国娱乐文化的影响,我国社会开始将目光瞄向了伪娘文化,妄图让这样的文化占领社会发展的引导位置。
从当今娱乐圈的发展情况来看,也证实了“伪娘文化”的的确确在我国初步发展了起来。
一部分男明星可能没有什么偶像实力,但若他的长相足够柔美,同样会收获一大批狂热的粉丝。然而,现在社会中的大部分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所在,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是国家发展的结果,只能说明文化多样性越来越强,社会的包容度越来越高了。
可是,在“伪娘文化”流行背后的国家意识形态问题却很少有人能考虑到。
如果对比美国的娱乐文化与日韩的娱乐文化可以很明显的发现,美国电影、电视剧市场的繁荣为其带来了数不尽的经济利益,但其国内却很少有“偶像”的存在。
艺人特别是男艺人往往以硬朗、强壮的形象活跃在观众眼前。
这种巨大的反差,明显是美国有意的文化输出。美国通过这种在文化上的软手段,渐渐地改变着我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并试图改变整个东亚地区主动好战、积极进取的精神气魄,好让东亚国家都心甘情愿地服从于美国的支配和控制下。
面对这样的“病毒文化”,如果我们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文化将永远不可能健康地发展,整体的综合实力也很难保持在世界前列。
因此,作为娱乐媒体的受众,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主动抵制这种畸形和病态的伪娘文化,将那些试图通过发展伪娘文化,从而牟取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想法扼杀在摇篮中。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中,只应单一地推崇那些强壮、有力气的男性角色,毕竟在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是独特且珍贵的,可能一些人的天性就是我们口中所谓的“娘”,对此我们则应保持一种尊重且理解的态度。
关键的是,全社会要严厉打击那些矫揉造作、刻意卖弄的“伪娘人设”,以实际行动对病毒式的“伪娘文化”说不,从而进一步使美国的霸权和控制阴谋彻底落空。